,但是她的膽量、果斷和風風火火也是別人所不及的。1940年3月,“魯藝”改為“山東抗日宣傳大學”。儘管劉奇並沒有很高的藝術天賦,但她還是很喜歡這所唱唱跳跳的學校,很熱鬧,天天有事做。
劉奇從宣大畢業後,分配到山東分局政治部###部工作。
1941年7月,抗大一分校駐濱海區大店十字路鎮時,不甘平庸的劉奇,又走進抗大。如果她不繼續讀書,很可能在地方上當一名女縣委書記或婦女主任,那也是很風光的。但是,劉奇註定是要走進一個更廣闊的天地,註定是那種時時刻刻都在創造奇蹟的人。
劉奇分到抗大女生隊的一區隊一班。那時她還不知道,自己有一天突然想當醫生,而且將成為部隊醫院裡赫赫有名的神醫。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辛淑荷改名辛銳 穿粗布八路軍裝
辛淑荷換上不合形體的粗布軍裝,紮上皮帶,裹上綁腿,穿上草鞋,戴上軍帽之際便改名了。八路軍的領導認為“辛銳”這個名字叫起來方便簡捷、更硬氣、更革命,更像個八路軍女戰士。辛淑荷微微笑著,接受了這個陌生的稱謂。這意味著她與過去的資產階級大小姐的生活徹底斷裂了。過去那個溫軟、整天穿著旗袍在溫室裡靜心作畫的芊芊女子,當安逸舒適的環境被強行摧毀之後,不得不接受另一種生存方式,變成一個英氣十足的女軍人。好在這種充滿動盪的生活是她以前從未體驗過的,不確定的生活,豐富和擴大了她畫畫的視野和領域,賦予了她許多靈感和活力。但是,當妹妹辛穎興奮而帶有起鬨性質地追在她身後叫著“辛銳”、“辛銳”時,她覺得那仍然是叫別人的名字,是另一個人的符號,與自己無關。她已經習慣了爺爺叫她淑荷。她就是淑荷,淑荷才是她。因此,好長一段時間,她都躲在被窩裡悄悄抹淚。她是個敏感的女子,任何細微的變化,都能使她產生莫名的感傷。實際上由於種種原因,參加到抗日救國隊伍裡的人,大部分都改過名字。不知是誰第一個把辛銳叫成大辛,辛穎自然就成了小辛。同志間使用這個稱謂似乎更方便、更親切,因此,大辛小辛就在八路軍隊伍裡叫開了。到後來,幾乎無人不知大辛和小辛。
辛淑荷正式成為辛銳了,她跑步、打靶,擲手榴彈,認真地做著她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如果有一群統一著裝的女八路軍從身邊經過,不細看的話,幾乎辨不出誰是誰。然而,八路軍的領導們,就是能一眼看出哪個是辛銳。她獨特的氣質,像一種獨特的味道,即便是穿上灰色的粗布衣也掩飾不住地飄逸著。除了她,誰能有見了人就羞澀地低下頭的習慣呢?除了她,誰能說話那麼體貼而輕柔,文雅而得體?除了她,誰能把宣傳標語寫成工美的柳體字?因此,初到部隊的大辛,成了搶手的寶貝,山東省婦聯用她,八路軍的領導們也搶著找她幫忙整理材料,不知有多少雙火辣辣的目光盯著她那張好看的臉頰。
小辛本來就是假小子性格,在濟南時,她最討厭的事情就是每天要扎兩根朝天的牛角辮,每天要穿沒到腳脖子的旗袍,弄得她玩耍起來都不痛快。現在,她很樂意剪掉牛角辮,穿男人才穿的褲子。只是她年齡小,個頭也小,長得還沒有槍高。辛葭舟曾想讓她和大兒子一起回濟南,但這個小黑丫頭賴著不走,她太喜歡這種每天跑來跑去的日子,最主要的是,她喜歡看二姐畫畫,願意每天跟二姐黏糊在一起,把二姐氣得抹淚是她的拿手本事,也是她小小的樂趣所在。可是,在這支肩負著抗日救國重任的八路軍的隊伍裡,她能幹什麼呢?辛穎就怕被趕走,所以,她能準確地判斷出穿灰制服的大人中,哪位是大官,一旦認準了,她就會毫無顧忌地拉開嗓門唱歌,把所有學過的兒歌都唱出來,倒也能把皺著眉頭的領導們逗開心。
大辛和小辛,由於其特殊的家庭身份,由於其祖父辛鑄九在山東地界上的影響,而成為八路軍隊伍裡備受關注的一對姊妹花。
大辛和小辛從資本家大小姐轉變為八路軍女戰士這一年,有件大事不可忽略:1938年8月,中共山東分局成立,郭洪濤任書記,程照軒任組織部長,孫陶林任宣傳部長,郭子化任統戰部長,劉居英任社會部長。小辛騎在劉居英脖子上唱歌的時候,並不知道他是個八路軍的首長。幾十年後,當90歲的劉居英在大連見到80歲的辛穎時,還嘲笑她:“你這個丫頭片子,那會兒還騎在我的脖子上唱歌呢。”
辛銳設計《大眾日報》創刊報頭
“去把辛銳同志請來。”負責籌備《大眾日報》的匡亞明社長滿懷期待地說,圍坐在他身邊的幾個青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