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這正是胡炳雲的激將法,不過他不是“激”小川一郎來“拔掉”這塊木牌,而正是“激”他繼續往前走。說不中“中國人的激將法”的小川一郎卻偏偏中了“中國人的激將法”,結果當他走到“最佳捱打位置”時,埋伏在谷底兩側的1大隊和7大隊馬上吹起了嘹亮的衝鋒號,八路軍向他們發起了攻擊。
霎時間,槍炮聲、喊聲響徹山谷。
這一下,小川抬頭往上一看,四面都是陡峭的高山,知道中計了,趕緊下令:“部隊進行有力還擊!”但谷底地方狹窄,步兵輜重車輛擠在一起,挪腳都困難,哪裡還能“有力還擊”?這時,1大隊隊長鬍炳雲揮舞著大刀,率領戰士們衝了出來。
小川見狀不好,揮著戰刀,大聲高呼,“丟掉輜重,向後撤退!”
趁日軍混亂之機,胡炳雲帶領戰士們猛打猛攻,一直把小川打回了小陳莊。
在小陳莊,小川又糾集部隊組織反擊。山炮、迫擊炮、重輕機槍向山谷猛掃,打得山石亂飛,草木皆焦。但是,他一直打到晚上9時,始終未能攻進谷底。他仍舊不死心,下令:“封鎖谷口,明日與中國人決戰。”
此時,蘇魯豫支隊在殲敵500餘人後,乘著夜色,突出重圍,悄悄向路西轉移,到了皖東。當小川第二天天一亮,組織決戰時,八路軍已經不知去向了。轉移後,1大隊又在魏窪殲日軍一個加強連,並擊潰妄圖協同日寇“掃蕩”的反動“大刀會”武裝4000餘人。接著,他們又連續打下會堂溝、馮廟、大伯圩等10餘座日偽據點,擊斃日軍400餘人,燒燬敵車30多輛。
事後,小川自己反省,一巴掌打在自己臉上:“八路用木牌明明是激我往前,我怎麼就聽話走呢?”
(3)
“胡老大”其實不到30歲,才28歲。在蘇北作戰期間,他有過一個遺憾。
1939年初夏,抗戰進入與日軍相持階段。津浦路東靈璧、泗縣、宿縣等地尚未被日本軍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