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與敵糾纏,按原定目標繼續前進。”
但是,李作鵬卻沒有動,給“林羅劉”回了電報:
敵情嚴重,不能繼續前進,需要查明情況再告。
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和果斷的決定。原來,李作鵬從當時槍聲中聽出遇上了敵人的正規軍,於是判斷情況有變,決定停止前進。回了電報後,他又命令46團迅速派出偵察兵,去捉活口以查明情況。天亮時,偵察兵回來了,逮住了一條大魚,抓獲國民黨軍一個少將參議。
這位少將參議招供說:“廖長官已經改變南逃營口的計劃,決定東退瀋陽了。”
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同時也提供了一個難逢的戰機。因為姚家窩棚車站至姜屯一線是廖耀湘退往瀋陽的必經之路,截住了這裡,就能切斷廖耀湘的退路。可是,廖耀湘兵團的後退大軍有10多萬人馬,而16師的兵力卻不及其十分之一,在其他部隊沒有趕到之前,16師將要承受難以想象的壓力。李作鵬站在一戶農家的炕沿下,身上披著一件黃呢大衣,他想都沒想,對著手下的參謀說:“向總部報告,準備戰鬥!”
於是,這家小小的土屋就成了16師的指揮中心。
下午,潰退的敵人蜂擁般地擠到崔家崗子公路上,16師48團早已等候在此。團長洪太生一聲令下,全團所有的武器射出的子彈傾瀉到敵群中,霎時倒下一片。敵人急了,以瘋狂的炮火朝著16師陣地猛轟,然後整營、整團地向16師陣地發動衝鋒,妄圖開啟一道缺口。16師在敵人三面連續猛攻下,頑強堅守了一晝夜,一直堅持到野戰軍其他縱隊的到來。
在這場阻擊戰和圍殲戰中,16師共俘敵萬多人,有四個連隊獲得榮譽稱號。
戰後,林彪表揚說:“圍殲廖耀湘兵團,16師拔了頭功。”
16師打仗兇,抓俘虜也有“絕活兒”。
在攻下錦州時,48團兩個排,在曠野上持槍擺成一座“解放門”,凡從門內過去的蔣軍即為“解放”。結果,不到半天時間,就有五個軍、九個師番號的2000多國民黨官兵,透過“解放門”。 電子書 分享網站
17。“兩隻吃人的猛虎”(2)
其他縱隊的戰士們路過時,看到這“解放門”,紛紛跑過來參觀,高興地說:“這絕活兒還真方便!”
(2)
6縱的另一隻猛虎就是17師。17師號稱“攻堅老虎”,是“攻堅之最頑強之部隊”。
17師是由東北民主聯軍7師改編來的。它在山海關一戰大敗後,且戰且退,沒到錦州就已傷亡、逃亡近半,其狼狽不可言狀。而17師反敗為勝,重振雄風,是血戰四平時打出來的。
1947年6月四平攻堅戰打響了。守衛四平的是蔣介石的嫡系第71軍。71軍的軍長叫陳明仁。他是湖南醴陵人,是黃埔軍校一期生,參加過北伐和東征,以作戰勇猛和敢打硬仗而得到蔣介石的賞識,多次被破格提升。71軍是由蔣介石的警衛部隊改編組建的,下轄87、88、91師三個精銳師,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武器裝備勝過其他任何蔣軍部隊。
在年初德惠被圍時,蔣介石的精銳王牌新1軍和新6軍都不敢去增援,杜聿明說:“除陳軍長無人敢解此圍。”結果陳明仁親率三個師去增援,結果把88師丟了精光,87師也垮了,軍部都打了個稀爛。不久,懷德被圍,他又率軍去解圍,結果,又把好不容易補充起來的71軍打掉了兩個整師。與這樣的悍將作戰,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了。
在四平戰前,陳明仁抬出了為自己準備的棺材,並且,還寫好了遺囑。果然,四平之戰打得非常慘烈。17師在南面佯攻,隨後參加攻城戰鬥,血戰八天八夜。第九天,17師的49團、50團和51團才都打到了市中心。51團向陳明仁的71軍軍部逼近。
這是71軍的最後一座大紅樓。
71軍軍部大樓原是一座日本小學校的教學樓,因為又高又非常堅固,被陳明仁選為71軍軍部,然後,從樓頂一直武裝到地下室;防守這座大樓的是71軍的精銳部隊——軍直屬特務團,團長就是陳明仁的胞弟陳明信。51團發動好幾次攻勢都沒成功,一批批爆破手和突擊隊員已倒在樓前,樓前地面,血濃濃的,一灘一灘,又匯成一片一片。
下午2時,1營3連受命攻擊大紅樓。平時,攻堅都是在夜晚,而現在卻是白天。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下強行攻堅,既困難又危險。為了減少傷亡,3連指導員劉梅村決定智取。他喊道:“爆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