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趕山鞭之類的東西吧?你要是真能信這個,那我也需要重新開始考慮一下,是不是該相信真的有定海神針了……”
墨裳看著老顧那撇著嘴不相信的樣子,不禁笑道:“這秦王趕山鞭的故事,雖然說有很大的神話成分,但是卻也有根有據。你們經歷過了那麼多神秘奇異的事情,不應該再那麼迷信唯物主義了吧?你們可知道,那八百里秦川,是怎麼來的?又為什麼叫做秦川?”
老顧一聽,頓時就傻了眼。心說這怎麼又和陝西關中扯上關係了呢?他固然是知道那舉世聞名的八百里秦川,但是卻從來沒有考慮過“秦川”是怎麼來的這個深奧到蛋疼的問題……
更不會去考慮那個地方為什麼會叫做“秦川”。這就好像是人與人接觸,互報姓名之後,絕對不會有人去問對方“誒你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是一樣的道理……
老顧是個簡單的人,他絕對不會浪費腦細胞去考慮這樣的問題。所以此刻他也只好訥訥的看著墨裳和羽東,眨巴了眨巴眼睛,以此來承認自己的無知。
墨裳笑了笑回道:“傳說,那八百里秦川,就是秦王趕山鞭趕出來的。秦始皇得神器之後,迫不及待的就開始嘗試。他揮的第一鞭是向南,隨著一陣巨響,所有的山都爭先恐後地向南逃竄,最後擁擠成了縱深五百里的南山。因為這座山是奉始皇一鞭驅成的,所以它叫做‘秦嶺’。
接著那第二鞭是朝北打的,眾山惶恐,紛紛北走。隨後便成就瞭如今的陝北高原。
還有一群山,大概是比較‘呆’吧……它們行動遲緩,動作呆拙。秦始皇龍顏大怒,揚起趕山鞭,對著那一片山就狠狠的抽了過去。效果立竿見影,這裡頓時就現出了坦坦蕩蕩的八百里平原。
只是由於秦始皇鞭力過猛,鞭梢由西至東劃出了一道大河,也就是後來的渭水。
從此,這八百里的平原山川便叫做了………秦川。”
大家呆呆的聽著,就連秦震這也是第一次聽說,秦川還有這樣的來歷……
因為他之前所觀所看的地理歷史,都是正統的科教材料。那裡永遠也不會出現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傳說。
羽東看著發愣的秦震等人,十分認真的說道:“秦始皇驅山填海大概形成了遼東半島,以及那延伸至海中的老鐵山。”
“等等……你的意思是說,黃渤海分界線下的那條海溝,很有可能是那驅山鐸……啊,也就是趕山鞭所造成的??”秦震不敢置信的說著他的猜測。
就算羽東不回答,秦震的心裡也明白,這整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正是如此。
在那驅山填海的過程中,出現了海溝,黃渤海自此而開。
秦始皇大概以為那就是《山海經》中所說的歸墟。“其下無底,不滿不溢”那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
再加上那裡是他趕山造橋通往仙山的起點,於是,他便將那在東巡路上找齊的鎮國九鼎,神不知鬼不覺的藏在了那片山海之中。
雖然說具體位置還不清楚,但是最後無疑是陰差陽錯的隨著渤海國沉入海底了。
秦震揉了揉發疼的太陽穴,不禁有些痛苦的低聲說道:“這……太他/媽複雜了……”
是啊,這遠遠要比羅布泊、梅里雪山、甚至是香格里拉要複雜的多。
這九鼎傳說自華夏初始開始,跨越了無數朝代,於秦始皇的手中消失。然後又跨越了幾千年,種種傳說忽然再次浮出水面。
數千年的地理變化、傳說差異,導致今天這整件事都好像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迷。一如秦始皇心心念念要找的蓬萊山一樣:聽說過,沒見過;看得見,摸不著。(未完待續)
第四十二章 始皇傳說(下)
聽罷了那驅山鐸的神奇,羽東又說起了定日針的玄秘。
秦始皇夢想中的那座東海石橋,原材料已經是不缺了,因為他用驅山鐸可以將四面八方的山石都“驅趕”到這黃渤海的交界處。
可問題是,不管有多少山被趕到這裡來,最終都會被無底的海水所吞沒。
於是,那海神贈予的第二件寶物………定日針,就派上了用場。
定日針看上去就像是一根精美的黃金髮簪,所以秦皇時常會將它帶在頭上。但是正是這個精緻的小東西,它卻擁有定日延時的恐怖力量。甚至,它可以將山海日月都定於某一刻的狀態!
有了這兩樣寶物,建成那座通往東海蓬萊仙山的神橋,也就指日可待了。秦皇越想越激動,他乾脆自己親自動手來完成這項繼萬里長城之後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