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1 / 4)

小說:中國熱 作者:換裁判

年增長150%。毫無疑問的是,飛昇的學生貸款正成為學費大漲主要的動力。

20世紀70年代開始,不需要儲備金的貨幣市場基金的出現,使銀行的存款儲備金要求開始下降。1990年以後,銀行的存款儲備金要求逐漸縮小到活期存款賬戶的範圍,無論是商業還是消費貸款都不再有任何銀行儲備金限制了。美國各種公私債務上升的速度已經遠快於經濟增長的速度,這表明推動經濟增長的並不是真正的實際購買力,而是債務的驅動力。債務的上升自然使內債無法承受,外債便是必然的出路。

獨立後的美國幾乎是從一個國際債務國逐漸成長起來的。1876年即《獨立宣言》發表100年後,美國才隨著經濟的發展最終消除了貿易赤字,開始向海外投資。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美國的國際債權債務關係。到1919年戰爭結束時,外國人在美國的資產只剩下33億美元,美國在海外的資產則增加到70億美元。這樣,美國就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國際淨債權國。美國作為國際淨債權國的地位一直持續到1984年。隨著外國資本的大規模流入,1985年底淨負債1074億美元,美國再次成為淨債務國。到2005年年底,美國的全部外債是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GDP,在海外有資產萬億美元,淨外債達萬億美元。截至2007年年底,美國對外負債達到萬億美元,對外淨債務為萬億美元。

長期以來,美國從海外借錢的成本低,而向外投資的收益率高。但從2006年第二季度起,美國支付給外國投資者的錢,以25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從海外投資中獲得的收入,美國終於自1919年以來第一次從淨債務國變成了淨償債國。在2007年的1萬億美元的外債中(含9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聯邦政府和私人銀行各佔万億美元,聯邦儲備銀行佔万億美元,公司間直接外債為萬億美元,其他部門佔万億美元。在這萬億美元中,外國投資者共持有房利美(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和房地美(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的長期抵押債券超過萬億美元,中國和日本是最大的買家。外國投資者持有聯邦政府債券的比例也由1986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46%的新紀錄。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公司債券的比例由1995年的14%上升到2007年的27%,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比例由1995年的5%上升到2007年的14%。外債成了使美國越陷越深的毒品,也使外國債權人成為被美國債務經濟所劫持的人質,因為美元貶值(2002年至2006年間美國外債消失額累計達萬億美元)和美國外債減值(2006年至2008年間美國的次貸危機則造成了更大的外債消失)都會使外國債權人的財富蒸發。

。 想看書來

一觸即發的金融海嘯(1)

2000年,美國聯儲理事愛德華·格蘭裡奇向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提議,鑑於“誘捕性貸款”(predatory lending)問題日益嚴重,聯儲應利用其自由裁量權派考察官到受聯儲調節的銀行控股公司,考察其消費金融貸款業務。格林斯潘以付出努力太大和產生虛假的安全感等理由,拒絕了這個事後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建議。

1997年之前,美國的住房價格處在一個低迷期。1986年至1991年,新房建造從180萬下降到100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低點。1997年的新稅法擴大了資本利得的免稅額,鼓勵人們投資第二套住房和投資性房產。同年,住房抵押貸款拒絕率開始下降,至2002年,抵押貸款拒絕率從29%降到14%。次級抵押貸款(給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住房抵押貸款)逐漸擴大規模。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就曾於1994年以申告人律師身份控告花旗銀行,為信用差收入低的非洲裔貸款者打贏官司。2003年,次貸僅佔美國整個房貸市場的8%,2006年這個比例就上升到20%。在整個次貸市場中,房利美和房地美佔了一半的比例。誰不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呢?積蓄不夠、沒收入、出不起首付、利息太高等在次貸提供者那裡都不是問題。2000年至2003年的股市大跌使更多的資金湧向房市。由於1980年以來低通貨膨脹已經形成了一種近乎鋼性的預期,聯邦儲備局的聯邦基金利率便一再下調,至2003年,該利率從1981年的20%降到23年間的最低點1%。當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負數,市場因此出現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部湧向房地產市場,刺激了抵押貸款和過度消費,造成了房地產泡沫的膨脹。美國的住房擁有率從19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