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蚩尤的死,軒轅的共主之位也變得實至名歸。作為勝利者的軒轅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依舊在為人族的發展而奮鬥。
為了更好的治理地方,軒轅開創性的採用了“分土建國”制度,拉開了大封諸侯的序幕。
分封制度是否完美不知道,但是對洪荒人族來說,卻是最適合的選擇。
一方面是人族部落林立,一個部落就是一方諸侯。“分土建國”制度只是將既定事實落實到法律條文上,加強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管理。
另一方面則是洪荒太過龐大,人族的疆域太過遼闊。所謂的人族共主也只是名義上的統一,根本就沒有能力向地方派遣官員。
畢竟,普通人族壽元有限,恐怕不等走到地方上,就已經壽終正寢。
何況沿途還有毒蟲猛獸出沒,莫說是普通人無法完成這段旅途,就連武者也沒法勝任。
如果不是一眾修士出手相助,人族共主想要將政令傳遍天下都做不到。
除了政治上的改革外,軒轅還編寫了《皇帝內經》,最佳化了紡織技術,製造了車、船……等一系列工具。
經過公孫軒轅的苦心治理,萬載光陰之後人族越發的興旺了起來,足跡從最初的東海之濱一隅之地擴張到了大半個東荒。
眼瞅著人皇氣勢越來越近,廣成子卻糾結了起來。不同於前面的天皇、地皇,眼前的人皇可拜入了他的門下。
現在闡教眾仙都在鼓動軒轅修築祭壇,祭祀聖人獲得冊封以證道,廣成子被夾在了中間左右為難。
想要反對,偏偏那是聖人之命,牽扯的因果太大違逆不得。
可若是坐視不理,未來軒轅證道之後肯定會反應過來。有天皇地皇都是獨自證道的例子在,心中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師徒就此分道揚鑣、形同陌路還算好的,搞不好還會將他這個師父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
在洪荒世界,一旦涉及到了“阻道之仇”,再好的關係也會破滅。
廣成子的異樣,很快引起了軒轅的注意。作為皇者,觀察人心也是一項基本功。
“師父,修築祭壇、祭祀聖人可有什麼講究?”
軒轅試探性的問道。
顯然,他已經意識到了廣成子的為難,沒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而是私底下從旁側擊。
“沒有,該注意的他們都說了。不過,天皇、地皇……”
話到了嘴邊,廣成子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理智告訴他,這些話不該出自他的口中。
眼前的一幕,越發的引起了軒轅的懷疑。廣成子雖然沒有明說,可終歸還是給出了暗示。
“天皇、地皇”時代都沒有祭祀聖人一說,到了他這裡就成了必不可少,怎麼可能不引起軒轅的注意。
只是在這個問題上,軒轅找不到人請教,知情者們不是大忽悠,就是閉口不言,彷彿在忌諱著什麼。
能讓一眾仙人忌諱的事情,必定不會是小事。直覺告訴公孫軒轅,祭祀不能搞,最起碼自己不能親自去祭祀。
一旦拜了下去,那就開了人皇證道由聖人許可的頭,對人族的發展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
歲月匆匆,一晃就到了軒轅證道的時候。只是這次有些特殊,當祥瑞之氣遍佈洪荒之時,李牧才收到訊息。
確切的說,一眾洪荒大能都被騙了過去,包括高高在上的聖人。
顯然,這是有人遮蔽天機,修改了軒轅證道的時間,誤導了大家的判斷。
縱觀整個洪荒,有如此實力的一共也就那麼幾位。
紫霄宮那位率先排除,如果是鴻鈞的手筆,只要打個招呼就足夠了。在這種小問題上,六聖是不可能和他硬頂的。
剩下的就只有洪荒六聖,或許主修天機大道的伏羲、疑似證道混元的后土,也有這份實力。
后土大機率可以排除,蚩尤的殘魂尚在地府之中,估摸著他對軒轅還有一肚子的氣,不出手搗亂就算給面子了。
如果可能的話,伏羲肯定不介意在人皇證道過程中幫點兒忙。
不過光天皇一人出手,瞞過一般大神通者或許不難,想要將聖人一起騙過去,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伏羲終歸還是沒有證道混元,除非找女媧娘娘聯手,否則很難瞞天過海。
軒轅值得伏羲向女媧求助麼?
李牧暗自搖了搖頭,雙方從來都沒有交情,僅憑同為人皇的情分,恐怕還不值得天皇下血本。
情分那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