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位也是實力為尊。只不過這個實力不光看戰鬥力,更加註重的是修為境界。
現在玄門的核心指導思想是“先境界,後神通”。對那些忽視境界,一味追求戰鬥力的弟子,還有一個不好的稱呼:爭勇鬥狠之輩。
除了通天聖人在這方面要求不高,沒有強令門人弟子先修境界外,其他聖人都是更加註重對門人弟子修為境界的培養。
站在李牧的立場上,他是支援聖人這種做法的。儘管他在堅持法則之路,但這不影響“先境界,後神通”思路的正確。
短期內截教弟子的實力會更勝一籌,待千百元會之後,雙方的實力對比就會漸漸發生變化。
未來人闡兩教弟子跨入準聖的機率,明顯會比截教弟子高。並且大家戰鬥力也會在準聖以後,漸漸被拉回來。
當然,截教走得數量模式,只要門下的弟子足夠多,誕生的天才數量就不會少。
真要是沒有外力干涉,一直髮展下去最終截教的實力還是會更勝一籌,除非人闡兩教之中有人先一步證道混元。
“嗯!”
似乎很滿意眾人的表現,原始聖人緩緩開口說道:“不必多禮,爾等既入我三清門下,就得遵守我三清的規矩。廣成子,稍後下來你將教規告知他們。”
“教規”,這是一個尷尬的話題。
玄門三教的教規可是大不相同,人教的規矩就是沒有規矩,截教的規矩雖然不少可總體還算寬鬆,唯獨闡教門規最為森嚴。
現在原始聖人擺明就是要讓闡教的教規成為世俗三清觀的標準,自然引起了另外兩名聖人的不滿。
只不過太上無為,人教壓根就懶得制定教規,全靠弟子自己自覺,明顯不適合作為世俗三清觀的標準。
一旁的通天聖人想要開口勸阻,可看太上聖人這個做大哥的都不表態,他也不好直接否定。
終歸只是世俗三清觀的教規,並沒有涉及三清的具體利益。就算是那闡教規矩當標準,也必須要進行刪減。
不然,光招收弟子標準那一條,世俗三清觀就直接沒人了。
在場的一眾人族修士,百分百九十九點九的人“跟腳”都很一般。能夠脫穎而出,那是因為人族的基數足夠龐大。
萬里挑一不行,那就億裡挑一,再不行那就百億人挑一。只要人口基數足夠大,縱使是會出現幾個例外。
在場的一眾人族修士看似修為差距不大,可論起年齡來那可是天差地別。其中最年長的甚至是初代人族,最年輕的不過幾萬歲,中間的時間跨度足有好百個元會。
平均下來一個元會也就十來人,差不多每萬年誕生一人。從人族誕生至今,才湊出了眼前這幾千人。
當然,這種情況很大程度還是因為此前人族遭遇了劫數,致使初代人族損失殆盡,族中的高手慘遭團滅。
要不然最少也要幾個大羅修士撐場子,不至於搞得這麼落魄,大興全靠聖人的支援。
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因為人族的落魄,才能夠獲得成為天地主角的大機緣。
如果強大一些,巫妖兩族就是前車之鑑。否則,真要是論起資格來,巫族可比人族強得多。
不光自身實力足夠強大,還是盤古後裔,繼承了大筆的盤古遺產,妥妥的天地主角人選。
可惜他們的運氣不太好,趕在了鴻鈞成聖之後,才興盛了起來。
受聖人傳道的影響,恰好這個時候妖族的實力也大幅度增強,在聖人的算計之下,最終一起被淘汰出局。
或許是不滿原始聖人的擅自決定,通天聖人興致不高的說道:“玄門大興已經開始,現在地皇已經降世,爾等自去下山尋找機緣吧!”
聽道“地皇降世”,李牧就暗自叫苦。果然他和玄都的謀劃,沒有能夠瞞過三清聖人。
將講道結束時間,恰好卡在地皇降世的節骨眼上,明顯是在增加他們的佈局難度,或者說是一個暗自警告。
偏偏李牧還不能多說啥,要不是他悟道時間太長,拖延了幾十年時間,時間也不會這麼緊。
當然,對謀劃地皇證道來說,多幾十年和少幾十年的差別並不大。
大部分人族成員的壽元都很短,上千年不出世,足以令李牧這位人族大賢變成傳說。
以往的時候,能夠影響大部分人族部落,那是因為李牧時常在人族活動,不斷的刷存在感,又有一幫門人弟子幫忙宣傳。
千年的歲月變遷,原來的徒子徒孫都換了好幾代,活下來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