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眾道門大能懵逼的表情,李牧就知道這波操作將他們給嚇著了。一步登天的事情,洪荒之中不是沒有發生過,只不過那都是靠功德給提升起來的。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族三皇五帝,相對而言“三皇”還好一些,有前世的大道領悟在,功德只是一道催化劑。
“五帝”就尷尬了,純粹是靠功德強行提升的修為境界。證道這麼多年,還在補前面缺下的課。
可“運朝”是什麼東西?
有何玄妙之處?
憑什麼能夠代替功德提升人的修為境界?
懵逼三問,誰也無法回答出來。縱使見多識廣的太上聖人,現在也處於懵逼狀態,不比大家好多少。
作為唯一的知情者,李牧果斷的選擇裝糊塗。別人都不知道的事情,若是他出來解釋,豈不是告訴世人剛剛冒出來的“大秦皇朝”和他有關係?
以李牧對始皇帝的瞭解,這位絕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沒有力量之前,都敢搞事情同天庭對著幹,更何況是現在。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就是大秦皇朝攻伐四方的時候。成則建立帝庭,取天庭而代之,敗則……
“剛建立的大秦皇朝不簡單啊!這才剛剛建立,人道立即就做出了反應,顯然對人道的發展大有助益。
接下來我道門該怎麼對待新生的大秦皇朝,爾等可有計較?”
太上聖人淡定的問道。
彷彿就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將事情攤開說說就行了,沒必要太過放在心上。
沒有法子,誰讓引發震盪的是人道,不是天道呢?
在洪荒世界之中,天道一家獨大,匯聚萬道於一體,根本就不是人道能夠相提並論的。
看看在場的眾人就知道,全都是修天道的。縱觀整個洪荒,都找不出一位專修人道的大能。
哪怕同人道關係非常近的“三皇五帝”,最終還是選擇了追逐天道。
非是大家排斥人道,實在是人道太坑,完全憑藉實力勸退了所有人。總結概括起來就一句話——人道不得長生。
始皇帝一躍入準聖,沒被太上聖人放在眼裡的最大原因就是源於此。一個註定活不長的準聖,如何能夠入得聖人法眼。
當然,這個“活不長”只是針對在場一眾大能而言的,對比凡人來說還是妥妥的長生種。
“一動不如一靜,這一量劫佛門乃是大興,大秦皇朝若是成了氣候,那也該佛門去頭疼。”
李牧故作嘆氣的說道。
自己撒下去的種子,需要自己去呵護。眼下的大秦皇朝依舊非常弱小,還經不起風吹雨打。
要是現在就同道門對上,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煙消雲散。在這種背景之下,李牧不得不拉始皇帝一把。
眾人的目光紛紛匯聚到了李牧身上,誰都沒有表明立場,彷彿是在沉思一般。
半晌功夫後,太上聖人緩緩說道:“善!”
不光是給李牧這個武道之祖的面子,同時也是在給人族面子。現在的李牧,在很多時候不光代表自己,同時也代表著人族。
伴隨著諸聖的退隱,針對火雲洞的禁令,實際上已經形同虛設。
如果不是擔心引發洪荒萬族的擔憂,三皇五帝早就出來晃悠了。
不出來不等於不存在,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人族的實力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放眼整個洪荒世界,那也能夠排進前五。若是聖人不出手,佛道任何一方都沒有能夠壓倒人族的實力。
洪荒是現實的,有實力就有話語權。在諸聖退隱之後,人族聖地的話語權也是與日俱增。
何況,李牧也不是無的放矢。這一量劫乃是佛門的時代,大秦皇朝若是崛起,首當其衝的就是佛門,誰讓他們想要大興呢?
稍微瞭解一點兒大秦體制的人都知道,秦法森嚴根本就不適合宗教生存。
道門這幫死宅還好,動不動就往深山老林之中一鑽,自給自足玩兒潛修,也不礙誰的事兒。
佛門就悲劇了,奢華的佛寺、不事生產的僧侶,都是在和秦法對著幹。
大秦不倒,佛法東傳就是一個笑話。秦吏們可不會給他們提供方便,雙方對上只是時間問題。
始皇帝最後能不能逆襲成功,李牧也不清楚,反正機會他是給了出來。
……
凌霄寶殿,剛剛敲打完了佛門,讓三界眾生知道自家威嚴的玉帝,此刻正一臉陰沉的盯著昊天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