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三清觀(3 / 4)

小說:逐道在諸天 作者:新海月1

人是否接受,太上聖人自顧講起大道來。誰都知道太上聖人講道最是魔幻,從來都是想講啥就講啥。

上到聖人大道,下到修行練氣的基礎之道,這位都不介意穿插在一起。一不留神就會錯過很多東西。

最後一次聽道機緣,誰也不願意放棄,心中再多的想法也只能暫時壓下。李牧也沒有例外,正在拼命的領悟。

不得不承認聖人坐下就是好,聖人講道就如同是一個掛,比自己獨自摸索快了不只十倍。

如果說進入崑崙之時,李牧的法則領悟是一滴水,現在起碼是一方池塘。

同洪荒世界浩瀚的法則海洋相比,固然是不值得一提,但這個進步卻是非常的驚人。

看著前方摸到大羅門檻的玄都,李牧是一點兒也不羨慕。真要是打了起來,誰勝誰負尚且是一個未知數。

封神大戰就是最好的例子,一眾闡教金仙時常被截教外門弟子搞得灰頭土臉,就是一味追逐境界的後遺症。

當然,戰鬥力不足還只是小問題,關鍵在於超脫之時,沒有足夠的力量可跨不過去。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聖人弟子的一個福利,前期修煉有聖人庇護,戰鬥力不足的問題可以後期進行彌補。

理論上來說,境界越高領悟法則就越容易。這種修行模式有沒有問題,李牧也說不清楚。

反正洪荒六聖最初都是休習法則的,一直都是同輩之中的至強者,拜鴻鈞為師之後才有了現在的玄門修煉模式。

對比上古時代的仙神,聖人弟子更像是水貨。不過這種修行模式,貌似符合天道的利益。

修行者前期心性不足,難以駕馭住力量,很容易出現問題、滋生量劫。

不如前期不休法則,只專研提升境界,待境界提高到一定地步,擁有駕馭力量的能耐之後,再去修習法則。

作為天道任命的管理員,聖人這麼教授弟子完全沒有毛病。搞不好這才是眾聖立教,教化眾生的本質。

那麼後面截教遭劫也就不奇怪了。本來門人弟子就良莠不濟、沾染大量的因果業力,拖累了大教氣運,又恰好站到天道大勢對立面,想不涼涼都難。

知道的越多就越膽小,李牧變得越發謹慎了起來。他已經決定如非必要,往後只展露和同境界聖人弟子相當的實力。

越境界戰鬥啥的,那必須是能不來就不來,省得被有心人給惦記上。

……

“百年之期已過,緣分已盡,爾等自去吧!”

太上聖人的話,將眾人從悟道之中拉了回來。待大家反應過來,哪裡還有太上聖人的影子。

不光聖人走了,就連那位玄都大法師見勢頭不對,為了躲避交際的麻煩,也緊跟著閃人。

明白聖意已決,眾人不約而同的衝太上聖人講道方向一拜,感激萬分的說道:“多謝聖人傳道!”

人心淳樸,甭管太上聖人是為什麼傳道,眾人都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包括李牧也不例外。

幾次聽道的收穫,最少替他節省了數百元會的時間,堪稱是悟道保送直通車。

拿了這麼大的好處,要是還不知道感恩,那和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有什麼區別?

聖人高高在上,不需要他們這些小修士報答,他們能夠做的也就是傳道了,

想了想之後,李牧決定往後自己立下的道觀,就叫“三清觀”。

類似想法的估計不只他一個,估摸著後世三清觀遍地,也是這個時代傳道帶來的影響。

要不然光靠幾個聖人弟子努力,截闡兩教可能還有點兒知名度,人教靠玄都去傳道,怕是要直接消失在洪荒之中。

相互之間交流一番,就各自踏上了歸家路。洪荒大地廣闊無比,即便是仙人也難以橫渡,此去今年對很多人來說就是永別。

傷感是在所難免的,包括李牧也沒能例外。儘管大都數時間都在閉關,幾百年都難得一見,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交情。

幸好,李牧奉行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成千上萬,但是卻全部停留在淺嘗截止的地步。

要不然這種離別時刻,還真不一定能夠立即適應過來。

“浮雲道友、水雲道友、寒山道友、青松道友……我等就在此分別吧,待立下道場之日我等再相聚。”

回到西南之地,李牧直接向幾位同道提出了告別。

不是他不想拉人報團取暖,實在是自己的秘密太多,不適合和熟人接觸太多。

當然,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