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下去。
放開對世家大族的限制,那就是飲鴆止渴。短期內確實能夠穩定局勢,只不過財政就要徹底崩潰了。
在挖大周牆角的問題上,天下世家豪門都一樣。區別僅限於大家只想自己挖,不願意看到別人也跟著一起挖。
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掏空了大周,誰都討不了好。
王朝革鼎,不革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的命,還能夠革誰的命?
“州牧大人,以下官之見不如上奏朝廷,表李牧、李良、李嵩三人署理漢川郡守、郡丞、郡尉之職,負責收復漢川之事。”
聽了別駕的話,趙天雲眉頭一皺。毫無疑問,這樣的官職任命肯定不合規矩。
不待他開口否決,一旁的監察御史就開口反對道:“此事萬萬不可,太祖律令親族不得同衙為官,何況還是郡守、郡丞、郡尉這樣的要職。
李家三兄弟能力確實不差,對朝廷的忠誠度也沒有問題。可是將軍政大權交於一家之手,我等還是不能冒險。”
按照大周的官話:能力不差=出身好,忠誠度高=按時足額繳納治下賦稅。
滿足這兩點要求,就是一名優秀的官僚。更多的要求,大家已經不敢奢望,因為他們自己都做不到。
真要是抬高了對官員的要求標準,對大家都沒有好處。畢竟,現在佔據主流的還是勳貴,還幹不出嚴於律人、寬於待己的事。
一旁的治中解釋道:“御史大人,事從權宜嘛!
漢川郡都在叛軍手中,州府現在又抽不出兵力,派誰過去任職都不合適。
反正都是暫時屬理,待收復漢川之後,再將他們調離就是了。”
別的都不重要,關鍵是漢川落入了叛軍手中。
大周帝國實在是太大了,等朝廷派人過來,黃花菜都爛了。
在這種背景下,都是由州府暫時任命官員暫代郡守、郡丞、郡尉之職,處理政務、行使朝廷職權。
顯然,這是苦差事。若是能夠在短時間內收復失地,那也就罷了。
要是好幾年都收復不了失地,那就尷尬了。別的不說,個人履歷上多了這麼一筆,提拔啥的都不用想了。
偏偏這種苦差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夠乾的。大周的人事任命可是有規矩的,通常要麼平調,要麼提拔一級,不可能跨越好幾級。
下面官員不夠格,州牧、御史這些要員不可能兼任,那就只能是一眾屬官倒黴。
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別駕、治中、祭酒、簿曹、功曹、議曹、兵曹……這幫屬官都換了四輪。
大部分倒黴蛋,現在頭上都還掛著署理某地郡守、郡丞的名頭。想要轉正,那就期待平叛順利進行吧!
要不然,為了維護朝廷的體面,他們下半輩子都只能守著這些虛職過日子。
本來甩都甩不掉,現在有勇士主動出來接下爛攤子,這些屬官自然要努力促成。
至於李牧三兄弟想要幹啥,他們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反正他沒既甩了麻煩,又賣了一個人情,怎麼看都是血賺。
……
漢川城下,攻城戰象徵式的打過之後,李牧就果斷下令收兵,坑得一眾本土世家哭爹喊娘。
“十三弟,現在這麼好的機會,錯過了豈不是可惜?”
李嵩不解的問道。
明明開啟了城門,卻不順勢攻進去。在軍事上,這是妥妥的敗筆。
“著什麼急,想分兵收復各地。讓漢川城內的這些叛軍變為孤軍,再慢慢和他們磨就是了。
別忘了,六哥可是西城郡尉。竄天猴的主力被困在了這裡,豈不是收回西城郡的最佳良機?”
李牧的話剛說完,一旁的李良就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
“挾寇自重”,這樣把戲雖然老套,但是不得不承認,這確實非常有效。
朝廷能不能讓他們兄弟入住漢川,尚且是一個未知數。但是西城郡尉帶兵收復了西城郡,實授的郡守之職,朝廷卻是必須要給的。
不光是州府的承諾,更是政治上的需要。要是不對收復失地的能臣進行重賞,大周帝國靠什麼平定天下?
西城郡不及漢川盆地富裕,那也是一郡之地。郡內的世家大族,又被叛軍禍害了一遍,根本就無法抗拒李家入主。
摟草打兔子,在這種跑馬圈地的時代,多插一處旗幟準沒錯。
最終還是要看朝廷的選擇,究竟是將他們集中扔到一起,還是讓他們分散進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