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太過冒頭。嶺南七州之地,我們拿下戰略要地東滇州和中滇州即可,剩下的五州大可先讓給楚王、徐王、蔡王。
趁他們被拖在嶺南之地的契機,我們先調頭回來平定吳越之地的敵人。不求大勝,只需要讓戰爭持續下去,不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就行了。
王爺雄才大略,早早解決了西南之地的內患。拼起消耗來,誰都不是我們的對手。
採用消耗戰,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局勢尚未崩潰,幕後支持者們不會親自下場。
靠著水磨功夫慢慢消耗他們的實力,逐步打擊支持者們的信心,不消三年即可平定吳越之地。”
儘管只是紙上談兵,但這年頭能夠談得出來,在理論上方略大致可行,那都是妥妥的人才。
所謂的神機妙算,那都是扯蛋。人才都是慢慢磨練出來,歷朝歷代的開國名臣莫不是如此。真要是出山即滿級,李牧也不敢用。
看了一眼自信滿滿的中年幕僚,李牧沒有說什麼打擊人心的話。這套計劃不能說完美,起碼具備可行性。
最終能不能成功,那玩意兒涉及到的因素太多,誰不能提前下結論。
不過有一點,李牧聽進去了:先穩住敵人的幕後支持者,慢慢消磨他們的耐心,最後再逼迫他們壯士斷腕。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向幕後支持者求援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一次兩次人家很樂意,折騰上百八十次誰都會厭煩。
尤其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去求援,更會打擊支持者們的信心。涉及到了身家性命,真要是扶不起來,人家也不會一直死磕。
這是一個陽謀,一直將爭鬥限制的普通士兵交鋒,在尚未分出勝負之前,雙方的強者都不會冒然出手。
只要大戰持續下去,逼迫敵人向幕後支持者們伸手要糧、要錢。自古財帛動人心,誰家的錢糧都不是大風颳來的,連續幾次之後人心就變了。
“雲城,所言不差。亂世爭霸,無需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嶺南之地確實可以先寄存一部分在敵人手中,正好我們也需要有人分擔青雲仙宗的怒火。
現在錢糧是我們的最大優勢,這是天下任何一家諸侯無法比擬的,沒有道理不利用起來。諸卿可還有補充?”
說話間,李牧將期待的目光投向了眾人。
人才匱乏,一直以來都是他最大的短板。儘管已經努力進行培養,但這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缺乏人才的不光是他一家,天下各路諸侯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大家現在都是在比爛。
萬載大周帶來的不光階級固化,還有思維模式上的固化。突然進入亂世爭霸,很多人的思維模式都沒有轉換過來。
天下的諸侯王們,要麼把亂世爭龍當成了江湖幫派搶地盤,要麼當成了世家大族爭奪生存空間。
真正認識到爭龍本質的,那是少之又少。
被諸侯們追捧的一眾天下名士,在李牧看來那些傢伙純粹就是棒槌。搞搞陰謀算計還行,壓根兒就不知道什麼是戰略。
如果只是一心想擴張地盤,自己現在佔據的又豈止是十州之地。不說一統南疆之地,起碼能夠佔據南方三分一的州郡。
可那種風吹即倒的統治,並沒有實際意義。紙面上的實力,和實際上的真實實力是兩個概念。
……
動則上百萬大軍的戰爭,折騰出的動靜太大,根本就無法保密。
在擦覺到鄰居異動之後,嶺南王崔浩宇第一時間確定,這是衝著自己來的。
嶺南七州在大周百州之中本就是墊底貨色,他這個嶺南王在天下諸侯之中,綜合實力也處於中下游,受人窺視是難以避免的。
本就實力不濟,現在又不幸遭遇鬼禍元氣大傷,鄰居們自然要趁機落井下石。
看著手中匯聚起來的情報,崔浩宇臉色陰沉的說道:“西南王、楚王、徐王、蔡王四路諸侯,現在都盯上了我嶺南之地,諸卿可有應對之策?”
以一敵四,擱在誰身上都頭疼。何況還是在元氣大傷的時候,分明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迎著嶺南王的目光,一旁的中年謀臣開口回答道:“王爺,忽慮。敵人看似來勢洶洶,但這四路諸侯卻是各自為戰,而且無法全力來攻。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沒有那路諸侯願意看到他們兼併我嶺南之地。王爺完全可以遣能言善辯之士出使南方各路諸侯,尋找盟友共同應對這四路諸侯。
楚、徐、蔡、西南四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