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了替不字輩多爭取幾年修煉的時間,收徒的任務都丟給了清字輩,下一代最早的弟子入門也不到二十年。
以七八歲入門計算,加上二十年也不過二十七八歲,不是誰都像李牧、風清揚那麼天才,能夠年紀輕輕就突破絕頂。
按照正常的節奏,二十七八歲的年紀能夠突破一流之境,那都是武林中的天才了。
李牧門下的一流武者倒是有七八名,修為最高的都到了一流後期,可要說在一年之內突破絕頂,除非是能夠開掛。
開掛是不可能的,做掌門最忌諱的就是“患不均”。
特殊時期,偶爾幹一次大家還可以理解。可現在華山派正處於鼎盛狀態,要是這麼幹,其他門人弟子豈能沒有意見?
自家這些年,陸陸續續可是收二十多名徒弟。真要是特殊對待一人,恐怕其他師兄弟就要和他離心了。
當年,自己能夠獲得眾多同輩的支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蔡、姚”兩人佔據了過多的資源,引發師兄弟們的不滿。
相比之下,額外照顧自家師父、妻子、兒子,只要不損害門中利益,隨便怎麼資源傾斜,在大家看來那都是應有之意。
不過再怎麼照顧,也不可能讓他們來當華山派掌門。因為那不是幫助,而是一種負擔。
有自己準備的“延壽丹”,他們不光是壽元增加了,生命層次也在慢慢改變。
安安靜靜的修煉,靠著水磨功夫積攢內力,等天地能夠允許突破先天之時,再一躍而起才是最佳選擇。
而不是跑去接任掌門,陷入無盡的雜事和江湖紛爭之中,白白浪費寶貴的修煉時間。
畢竟,他們現在又不需要去爭奪資源,憑藉李牧留下的遺澤,足夠他們受用的了。
真要是不思進取,跑去世俗混一個孔家的待遇,都是大有可能的。
飛昇上界,又不是去死,人走茶也涼不了。
按照李牧的佈置,一旦飛昇離去,無論朝廷、還是江湖,都會將他抬到一個至高的位置。
畢竟,這些年的道也不是白講的。受影響信徒,可是遍佈天下。
等飛昇之時,再裝上一波逼。天下的僧廟道觀中,少不了又要添上一尊仙神,享受香火供奉。
有這樣牛逼的老子,下一代最好是什麼都不要幹,悶頭修煉就對了。要是幹得事情多了,反倒是破壞了這種“神聖地位”。
下一輩撐不起場面,那就只能從同輩中選。不是無人可用,恰恰相反是能當掌門的人太多了。
碰到李牧這個懶散的掌門,華山派的大小事務,自然是分散給了同輩師兄弟,以至於鍛煉出了一大波的人才。
無論是武功、人品,還是門中聲望,有資格繼任掌門的都不下雙手之數。
有資格的人多,偏偏力壓眾人的一個也沒有。這是李牧自己的鍋,將權力制衡玩兒的太出色。
從不吝嗇給師兄弟們表現的機會,但凡是有點兒能耐的,都證明過自己。以至於誰也能夠脫穎而出。
看了眾位師兄弟一眼,李牧暗自後悔了起來,早知道這樣就該提前準備一個工具人,也不至於像現在這麼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