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為懷,為了自家的根基,佛門一躍成為了開擴的急先鋒,不顧一切的發起西征。
效果也非常明顯,同奧斯曼帝國打起來之後,大家的視線都被戰爭吸引了過去,沒有功夫揪著佛門的小辮子不放。
能夠橫跨三洲,壓著歐洲世界狠揍的奧斯曼帝國,自然不是什麼軟柿子。
可以說是聯軍西征以來最強大的敵人,不過強大也是相對應的。拿下了印度的聯軍,在財力、物力上已經脫胎換骨,有得是資本拿來耗。
最關鍵的是大明王朝不缺人,只要兜裡有錢、有糧,就不會缺兵。
可奧斯曼帝國不行,軍事實力再怎麼強大,也掩蓋不了人丁稀少的事實。
同西征大軍血戰幾次之後,就陷入了後繼乏力的尷尬境地,接著又被一眾潛入的武林中人將後方攪得大亂。
苦苦堅持了兩年之後,最終還是沒有逃過覆滅的命運。
再接著就是歐陸,相比難啃的奧斯曼帝國,後面的戰鬥反而要更順利一些。
西遷的蒙古人充當了進攻歐洲的先鋒,待西征聯軍抵達之時,雙方已經交戰了數年。
事實上,蒙古人也不願意替西征聯軍做嫁衣,怎奈到了別人的地盤,不打一架主人怎麼可能乖乖讓出地盤呢?
前期非常的順利,強行收編了沿途的草原部落之後,就一路向西殺了過去。
先是將烏克蘭變成了自家牧場,接著又是兵鋒直指萊茵河一線,重現了昔日大蒙古輝煌。
接著就收不住了,被激怒的歐洲世界,直接組織了十字軍同他們死磕。
當時西征大軍南下去了印度,大家沒有當成一回事,索性就和歐洲世界來了一場“友誼賽”。
憑藉強大的騎兵優勢,在前期那是無往不利,一路打到了中歐,才被拼命的歐洲世界擋住了腳步。
眼瞅雙方都快要受不了,準備進行休戰的時候,西征大軍又殺了過來。
不知道哪個“天才”想到的注意,歐洲各國居然跑來和西征大軍合作,聯手進攻新生的“蒙古汗國”。
宛如靖康之役,蒙古汗國很快就在雙方的夾擊之下完蛋,接著兩個各懷鬼胎的盟友繼續廝殺了起來。
合大明與印度的財力、物力、人力,自然不是剛剛邁入大航海時代的歐洲世界能夠抵擋的。
現在可不是後事,牛逼轟轟的毛熊,現在身上還沒有長毛,只有一身的“熊”。
不光被西歐嘲笑,被中歐世界鄙視,還被波蘭人吊打,就連草原部落也經常過去收保護費。
德意志還是地理名詞,稱霸中歐的還是神聖羅馬帝國。可惜他們運氣不好,一直是抗擊草原騎兵入侵的主力,被西進的“蒙古汗國”搞得五勞七傷。
號稱歐陸第一陸軍強國的法蘭西,人口剛突破千萬。欺負小朋友還行,遇上西征大軍他們實在是無能為力。
英格蘭是赤裸裸的弱雞,現在歐洲世界第一強國還是西班牙。然而板鴨的強大是海軍,面對陸地上的敵人,實在是有些為難人。
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陣”,只適用於歐洲世界小規模戰鬥。面對大兵團作戰,根本就不是那幾千人的方陣能夠左右勝負的。
冷兵器時代,能夠從中原一路推到歐陸,佔領整個世界島?說出去,恐怕都會召開一陣嘲諷。
不過在佔領印度之後,一切都變得那麼理所當然。合大明與印度兩地的國力,足以戰勝在這個時代的任何敵人。
尤其這還是一個武俠世界,很多普通人無法完成任務,在武林高手眼中也就那麼一回事。
作為勝利者,自然少不了戰利品。掃視了一眼手中繳獲的域外修煉之法,李牧就丟到了一邊。
雖然不知道神靈是怎麼回事,但李牧對這種飛昇神國,以求長生的大法實在是提不起興趣。
能夠自己努力,幹嘛要依附別人呢?
真要是進入人家的神國中,恐怕不是光生死盡操縱於人手,連自我意識都要受影響。與其說是長生,不如說是傀儡。
反倒是幾家宗教忽悠信徒的手段,更令李牧動心。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資料,沒準哪天就能夠用上。
給別人當信徒不行,忽悠別人給自己當信徒,那就另當別論了。
事實上,李牧也積累了無數信徒。只不過發展信仰的模式不一樣,他是以講道授業解惑的方式獲取的。
本質上不干涉信徒的一切行為,要不要信仰全憑自願。自始至終,李牧都沒有主動發展一個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