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受到了不同的損失,受災民眾多達千萬。朝廷劃撥的百來萬賑災銀,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眼瞅著年關將至,關中卻找不到一絲新年的喜悅,各種告急的文書堆滿了李牧的案頭。
從西北地區不斷湧來的難民,充斥著整個關中大地。如同嗷嗷待哺的孩子,等待著救濟。
事實上,這是華山弟子沒有救災經驗,盲目施救導致的惡果。
按照正常節奏,這些人只是從關中借道,然後在潼關分流,南下的南下、北上的北上。
最終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倒在半路上,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能夠外面求得一份生計。
至於留在關中大地,根本就不再大家的考慮中。因為以往的時候,關中民眾都是和他們一起跑路的。
現在局勢發生了變化,得益於李牧的強力要求,關中各州府衙門都在積極展開賑災。
參與進去的華山弟子,因為缺乏相關經驗,一時心軟對逃難的災民進行了救濟,然後這些人就留下來不走了。
只見湧入不見離開,眼瞅著災民越聚越多,主持救災的弟子才意識到事情大發了,急忙向山上進行彙報。
“五十萬災民”,這無疑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哪怕是見慣了大風大浪,此刻劍氣沖霄堂中也是一片凝重。
顧不上處置惹出亂子的弟子,李牧滿腦子都是“錢糧”。這可不是他市儈,實在是身家不夠豐厚。
套用一組通俗的公式:“天災+征討令=糧價上漲”。
就連魚米之鄉的湖廣、天府之國的巴蜀,現在糧食價格都上浮了兩三層,關中糧價更是翻了倍。
作為西北最大的糧食批發商,李牧可以負責任的說,這次糧食價格暴漲同囤積居奇沒有關係,純粹是因為供求關係錯位。
大量災民的湧入,打破了關中糧食的供應平衡,短時間內造成了糧食供應緊張。
原本三錢一石的高粱米,現在能夠賣到一兩一石,還只能限量供應。
外購糧食,早在地震發生時華山派就加大了採購量,但是以這年頭的交通路況,運輸速度根本就提不起來。
“關中的局勢越發惡劣了起來,根據各地匯聚的情報來看,災民的數量還在持續上升中。
我們手中的糧食,最多支撐到月底。這還是計算上了,月內能夠抵達關中的三批糧食。
關中其他糧商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誰也不知道會發生大地震,更無法預料到會有如此多的災民聚集關中。
擺在我們面前的唯有兩條路,要麼送災民離開,要麼想辦法搞到足夠多的糧食。
最近這些年,我們在夷洲經營的不錯,那邊倒是囤積了二十萬石糧食,可是因為距離的緣故,根本就運不過來。”
張不凡滿臉憔悴的說道。
看得出來,最近的災民問題,將這位華山派的後勤大管家搞得快要精神崩潰。
囤積糧食是需要成本的,並且隨著存放時間的增加,糧食還會逐漸貶值。
除非提前能夠確定有大行情,否則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大肆囤積。畢竟糧食這樣的大宗商品,平常都是走量賺錢,壓根兒就談不上暴利。
聽了張不凡的話,室內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涉及到數十萬災民的生死,誰也不敢擅自做出決定。
尤其是親自下山參與過救災的,現在一個個更是垂頭喪氣,彷彿在為自己搞砸了宗門任務懊惱,又彷彿是在為災民的生計擔心。
“唉!”
嘆了一口氣後,周清雲緩緩說道:“能救多少,算多少吧!天地殺劫降臨,不死人是不可能的。區別只是在於死得人是誰。
能夠渡過這一劫是他們的造化,渡不過去也是天數註定。接下來死得人還會更多,你們也不要有太大的壓力!”
修道二十餘載,周清雲早已不是今非昔比。隨著道行的不斷提高,看待問題的眼光也發生了變化。
道門雖然講究亂世入世救濟蒼生、積累功德,但同樣也認同道法自然。
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真要是幻想所有人都救,那麼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誰也救不了。
望了望天空,李牧緩緩說道:“分成三步走吧!嶽師弟你帶人拜訪一下關中商賈、大族、寺廟,讓他們先拿出一筆錢糧來應急。
王師兄,你負責同陝西兵備道協調,先從災民中招募青壯,編入西征大軍中,省得他們留在民間生亂。
姚師兄,你負責組織移民工作。從現在開始,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