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破綻。每次比完休息一刻鐘恢復體力。
不能搞車輪戰。假如作為第五批入門弟子大比第一的李牧要是挑戰某位師兄失敗,排名在後面的師弟們同樣不能再去挑戰。
前面比鬥兩敗俱傷,自身實力又和他們差距巨大,不能上去撿便宜。
……
總得來說,這些潛在的規則,大都對後入門的弟子有所傾斜。
能夠參與挑戰賽的都不是簡單之輩,大多數時候一刻鐘都不夠恢復體力,對前面的師兄不公平。
不過從整個宗門來說,這恰恰是最大的公平。先入門的弟子修煉時間更長,本身就佔據優勢,要是不限制一下大比就失去了意義。
當然優勢也僅限於挑戰期,一旦拿到了前十的席位,變成了擂主也就沒有了優待。
這都是應有之義。進入前十意味著受宗門重點培養,並且是名次越靠前拿到的資源越多,遠不是普通弟子能夠比的,三年後要是還坐不穩,那也是活該下去。
挑戰賽不是之前的比鬥能夠媲美的,只是這五名擂主的實力差距,著實有些大。
蔡不離一流中期、姚不周一流後期,另外三名師兄卻都還停留在二流巔峰。
在資質差距不大,修煉內功心法也一樣的情況下,現在修為差距那麼大,這背後要是沒有故事才有鬼。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蔡不離和姚不周修為進展這麼快,應該是劍氣兩宗從小就重點培養的,目的就是為了壓對方一頭。
或許正是因為長輩們對兩人太過重視,平時保護的太好了,以至於他們的心性不夠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