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範理說的這般明白,範貞渾身一震。這般話,他永遠不可能和別人說起。但是在範理面前,卻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更何況,範理本身就洞如觀火。
“當年你為大將軍,執掌朝政。若是你老子我是個庸人也罷了。但是我好歹也是朝廷三公。卻只能看著自家兒子,風光掌權,自己卻只能黯然退隱。這般滋味。你當我好過麼?”
範貞沉默不語,若非如此。雙方彼此之間相見尷尬。也不會共居一府。卻很少見面了。
“大約你現在,也有著老子我的味道了。眼看著自家的兒子,英明神武,強爺勝祖……說出來好聽,但是那滋味,恐怕也就只有自己清楚了!”
範貞聽的感同身受,正是如此。就像他父親說是,若是自家本身只是一個庸人也就罷了。坐享兒子之福就是了。
但是。作為一個本來就極其有著能力,而且又是年富力強的自家來說。看著更加年輕的兒子崛起,一點點把自己手中的權力盡數奪去。這般味道,自然不會好過了。
更不要說,這天下了。江山如畫,多少英雄折腰?
為何打下這如畫江山的英雄豪傑不是我?讓我親手將著江山傳之子孫?
這和兒子打下江山,把自己奉為太上皇可要好的多了。
“不甘心嗎?可是又能如何?”範理淡淡的說著:“我為大虞朝三公之一,深受大虞恩典。無論如何,也不會活到新朝建立的……”
聽著範理如此一說,範貞渾身一震:“父親……”
範理自嘲一笑。說道:“昔年大燕武帝說著,我深受大吳厚恩,寧死也不會自立。想不到,我居然也會有著這般資格!”
昔日大燕武帝,掌握了大吳朝廷的權勢,威震天下。無數阿諛奉承之輩勸進,這位大燕武帝都是如此答覆。
最後,大燕武帝死後,以人臣之禮下葬。其子繼承為輔政之職之後,立刻逼著大吳天子禪位。後來,又追封其父為武帝。
範貞讀書極多。這個典故自然聽說過,一時間感觸起來。
若是範易在此。就會在另外一個世界,找到類似典故。
魏武帝曹操為漢宰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打下偌大的基業。晚年時候,面對眾多勸進者,曾經說過,若天命有歸,吾為周文王矣!
這話說的卻是要比這方世界的大燕武帝更要清楚明白的多了!
不是我不想自立為帝,只是我當了大漢一輩子臣子。這件事情,還是留給我兒子去做吧!
飽讀文章典籍,範貞很明白這其中的意思。不論是從名分,還是從氣運上來說,這篡位都不是什麼好事。
這是範理正在很含蓄的勸告著他。
不僅僅是範理做了大虞一輩子的臣子,便是他範貞也一樣,身為外戚,起家的資本都是大虞朝廷所給。
一旦圖謀自立,少不得在青史之中留下一個謀朝篡位的名聲。
這還罷了,更加關鍵的是。這范家新朝的氣運,就會和大虞牽扯不清……其中留下的後患就很是麻煩。
“我范家到了範易,便是第三代了。算起來就是受到祖宗伊遺澤,而不是大虞的恩德。因此,他可以廢立,甚至自家讓大虞天子禪位。但是你我,不行!”
曹操說,若天命有歸,吾為周文王矣!而司馬氏何嘗不是如此?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卻一直等到晉武帝司馬炎,才行那改朝換代之事之事。
這非是無因,放在這方神道世界,就更加清晰明瞭。
范家父子,出身大族,深深明白其中道理。因此範理才直截了當的對範貞說著:“我不會活到新朝建立的一天……”
範貞聽了,忽然一聲長笑,徹底的想通了開來:“如果我為家族著想,為子孫後代計,是不是也不要活到新朝建立那一天為好?”
就在數千裡之外,範易正在成州城下,大軍之中觀望著軍氣。
成州城之中的軍氣已經黯淡到了極點,一片灰色,其中有著一點淡淡的異樣的金光。
若是沒有這點金光支援著,恐怕這個時候成州城早就投降了!
要知道,雖然圍城大軍比成州城之中的守軍只是多了兩三萬。然而成州城有著城牆之險,佔據地利,雙方之間的差距可以抹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