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最大的夢想。所有這一切,都是一個房子所無法比擬的。
回頭看這群過早的購房者:他們花掉了自己未來10年轉換工作方向與創業的機會,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機會,他們到底買回來什麼?
他們購買的,其實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安全感”。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於是覺得有一套房子,會讓自己內心安全一點。畢竟,在這個大城市,有一個棲身之地,會讓人覺得心裡踏實。他們購買的,其實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智障礙,一種對自己能力的深深不自信。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來自於一套房子嗎?這是我們本章要拆掉的思維之牆。在這個房價、股票日益動盪的社會,在這個跌跌碰碰從國有體制加速進入資訊時代的社會,我們的安全感真的可以安全的來自一件物品嗎?即使說房子真的可以換回來安全感,那麼出賣夢想來換,真的值麼?
為了消費安全感,我們付出了這麼大代價,典當自己的夢想,典當自己最快發展的時光。
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看看,這堵牆背後是什麼。
職業安全感奴隸
我是一個小城市的老師,我的周圍,人們都是有個工資不高但是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孩子,然後守著微薄的工資到退休,我的路子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害怕我會和他們一樣。我想過去城市裡面工作,但是我又害怕在城裡面找不到好工作。我曾經想過透過考研來擺脫我現在的狀況,但是如果複習一年又考不上怎麼辦?我還想過,實在不行,我談一段戀愛結婚算了,但是我又害怕他成為我未來發展的阻礙,我該怎麼辦?
第6節:巴菲特的房子(5)
該怎麼辦?
你一定也有過這種感覺,自己陷入那種那種好像什麼都有一點可能,但是又什麼都做不到的恐懼。自己突然很弱小很弱小,禁不起任何的失敗的。世界很大,我卻沒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種好像被什麼東西囚禁住的感覺。這個時候你多希望有一個權威的聲音說,去吧!你一定可以成!但是沒有任何人會這樣說。
職業規劃師們也不會,他們會知道,這不是一個職業規劃的問題,而是一個心理問題——即使他們找到最最佳化的道路,這個人也會繼續和自己玩YES;BUT的遊戲:“是的,但是……”這種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住,關在看不見的牢籠中間,我把這些人稱為yesbuter;大部分的yesbuter都是安全感奴隸。
安全感是一個力量強大的主子,他用一個看不見的牢房來囚禁他的奴隸們,這個房間用恐懼做牆,用惡毒的信念做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