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種人群的應急反映。

操作:合適的方法。

瞭解!你真的瞭解自己周圍的人和你所處的環境麼?

我不知道人們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知道大多數人在猜測他人行為和動機的時候,往往參照自己的個性、心理模式。

這並不是說我們沒有人生經驗、也不是我們的智商有問題,而是我們所處的家庭、學校乃至社會,很少有關於各種不同性格的行為特徵、心理特徵的說明、教育,更別說科學的教育。

古代把人際關係的管理蔑稱為——馭人之術,被視為不入流的旁門左道,即使是今天,在大多數國人心中,擅長人際關係還是被視為專走旁門、投機取巧的末技,被追求“學識”和“能力”的人所鄙視。

所以,雖然在生活中我們有機會碰到各種不同性格的人,但是因為我們缺乏相關知識,只能參照我們最熟悉的樣本——我們自己,來分析周邊的人;更因為社會的偏見,讓我們蔑視對這種資源的管理和研究,因此我們周圍總能看到專業知識豐富但性格彆扭甚至是人際關係糟糕的“專家”型人物,和這類人打交道通常比較困難,三句話之後你便不再願意與其共事,如果不是因為找不到專業知識差不多的人代替,否則你真想讓他第二天就走人。

言歸正傳,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你依然確認自己瞭解自己的同事麼?

不妨來測一下:

假設你是個性格外向、朋友超多、主意不斷、講話富於煽動性、非常注重個人成就感的人,而你有兩個下屬:

A同事,完全和你相同。

B同事,性格外向、人緣超好、為人正直、喜歡規矩、做事都喜歡先計劃,不相信權威,腦袋裡沒有一刻鐘不在想事情。

他們提出一個不錯的方案,還沒聽完計劃你就連連稱是,並不斷誇獎對方。

你覺得,這時候他們心裡會怎麼想?

如果你恰巧是A、B當中的一類人,那麼就不難知道自己那類人的感受,而根據一般邏輯,很多人都會猜:另外一種絕對的心理一定是相反的。如果這樣,說明你猜錯了。

但如果你認為這兩個人想法完全一致,則你又錯了!

其實,A同事是一個思維敏捷、反應速度快、感覺超好的傢伙,這種人往往只依靠直覺就能做到最好,擅長臨場發揮,而且是二八理論最成功的應用者,只要做好了百分之八十,其他的百分之二十可以忽略不計,而且他們非常注重成就感,對於表揚會不假思索的照單全收。

表揚正是他期望的,得意還來不及呢,想那麼多幹什麼,浪費腦細胞!

而B 同事則是個凡事都先想一想的傢伙,超不喜歡突發意外,比起感覺來他們寧願相信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凡事都要先想過,如果要他表態,先要給他一定時間想一想,得到誇獎他當然高興,但你那麼快就表態,他在高興之餘不禁要懷疑,你是不是沒聽明白?再加上你平時看你對誰都表揚,總覺得你只是在敷衍他,所以心裡總不踏實。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外向性人,但是他們的心理反映卻有很大差別。對讓人高興的表揚都是如此,更何況是更復雜的情況了。

所以,瞭解周圍的人是一個管理者的必修課,因為管理者的任何言行都會引發人際危機,同樣也都能締造融洽和諧的團隊環境,使人的潛力發揮到極至。

至於操作……姑且說它是:按照規律因勢利導吧!

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而且因為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具體的操作又會有很多微妙的細節變化,所以在這裡探討具體的操作方案意義不大,探討操作的方向比較有價值,所以,在分析每個案例之後,會探討一下相關的操作方向。

人的不同

每個人都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諸如此類的事情、人類對事物的巨大阻礙能力,更知道要儘量避免增加來源於人方面的阻礙,但有趣的是,一旦我們碰到具體事情,便會把這些概念忘記得一乾二淨,自覺不自覺的以自己為藍本去猜測、評價其他人,我們也往往在行動中有意無意地去挑戰別人,似乎惟恐別人不反對我們。

生日時,朋友送你的禮物,總是你不喜歡的,但是當你很領情的表示自己喜歡這禮物後,對方說:“我就知道你喜歡這個!”;與同事逛街時,我們會詫異的發現,他(或者)她與我們的審美觀念和喜好相差如此之大,大到難以理解;母親生病時,父親親手做給她吃的,只是父親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當我們推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