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使對方撤離。
但這時自馬行街追下來的楊廷璋部全是步卒,列隊於街道內不停放箭,趙匡胤這邊也堵住路口還擊,等到石守信、楊光義匯合後,一路退到望春門駐城而守。
而李處耘、趙彥徽也率兵跟到望春門下,並分兵到各處城門或告誡,或勸降,並分兵進駐殿前司大營教場,楊廷璋麾下是步兵後到一步,只好分兵把守各處街口。
到辰時初,趙匡胤派兵至定力院接走了家眷,率萬餘鐵騎軍自望春門、舊宋門退走,在外城新宋門外會合清點人馬,僅餘一萬二千兵跟隨,向東南撤退至七里的汴河青城碼頭時,遇上李萼、劉從誨、袁方率鎮寧軍、彰信軍一萬五千兵列陣攔住去路。
鎮兵基本都是步軍,馬軍僅有兩三千騎,趙匡胤以劉慶義率兩千騎為前鋒,石守信和劉廷讓各率三千騎發起進攻,僅一輪衝鋒之下,劉從誨的彰信軍左陣先潰敗,李萼的中軍跟著動搖,倒是鎮寧軍戰力強點,但鄭德彬是文官,不擅於指揮,很快就全軍大敗。
袁方、袁昭慶父子率兩千餘騎勉強迎戰,但馬軍兵力太少,根本就發揮不了大用。好在李處耘派陳嘉、韓忠明率五千騎出城追殺,恰好與趙匡胤後軍本部大戰一場,招降了部分鐵騎軍。
趙匡胤敗逃而走,途中一直有士兵逃離,當天中午逃到陳留整隊,僅剩七八千騎,午後在汴河上收繳了幾百艘大小商船,走水路逃向了宋州。
而東京城內,到當天中午,各軍派出將領沿街各處招撫,逃散計程車兵們紛紛回營,殿前司鐵騎軍竟回來了小半人馬。
而李處耘和韓通也沒閒著,有了宮中詔書,分別派兵包圍了殿前司大營,以及城西控鶴軍大營,趙晁、趙鼎等二十餘名與趙匡胤舊交其密的將領被逮捕處斬。並派出禁軍將領手持詔書,急往刑州、北平府,逮捕刑州節度使李繼勳、北平府留守韓令坤。
其中北平府韓令坤比較容易解決,由薛文謙和郭崇奉詔動手,可輕鬆解決韓令坤;但刑州就有點麻煩了,李繼勳移鎮安o國節度使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他有牙兵在手,一個不好會叛亂,所以又不得不詔令潞州白重贊、大名府魏王符彥卿準備出兵。
而當天袁彥陣亡,戰事收斂遺體與首級縫合,交由袁方治喪,太后下詔慰勞,追贈中書令、韓國公、諡號忠武。
而趙匡胤跑去宋州,他誣諂張永德和李重進,朝庭詔書一到,張、李兩人恐怕是很樂意痛打落水狗,再以宋延渥、楊廷璋出京征討,趁其立足不穩,勝算還是很大。
然而,迫在眉睫的還有引發這個禍端的荊南之戰,正是因為向訓與藥重遇、楊守真收復荊南,讓趙匡胤進一步感覺到危機,這才倉促起事。
現在高保融沒有押到東京,而是去關中了,那麼章鉞肯定要上奏關於荊南善後安排,朝庭準還是不準。經過章鉞的離京、趙匡胤的叛亂,東京朝庭權威一落千丈,只剩下一個空架子,如果章鉞不支援,隨時都有可能崩蹋,為此,王樸經與範質等人商議,不得不上書太后,派使分赴關中與荊南洽談。
沒辦法,章鉞要打著朝庭這面大旗,朝庭也需要章鉞撐檯面,只能商量著辦。反正有封乾厚、李多壽在京,王樸不得不上門找封乾厚面談。
三日後,封乾厚率楊玄禮護衛著章鉞的家眷出東京城,另有中書舍人、知制誥扈載,侍衛司張從昭、周明遠率兩千禁軍護衛隨行,一路前往關中。
。。。。。。。。。。。。。
而這時,章鉞已回關中幾天了,一、二兩個精銳師進駐永興軍城外的大營,開始正式整編永興軍,其中商州軍地處偏僻,很多年沒上過戰場,乾州兵也差不多,本府七個軍倒是好一點。
王彥超留鎮一個多月基本完成了裁選淘汰工作,一萬可用鎮軍已經挑選出來,這樣一、二兩師各編入一個旅輔兵。另外三個軍七千五百人縮編為一個鄉兵旅,作為本府鄉兵。
也就在回關中次日,章鉞正式下了《關西撤藩令》,目前僅限於關西剩下的九鎮,這道撤藩令涵蓋了撤藩後的行政區劃、行政機構改組、節帥安置留用或致仕、帥府幕僚的甄選呼叫。至此,章鉞到關西的目的才真正展露出冰山一角。
永興軍府押衙親兵分赴各鎮傳令,章鉞隨後就收到訊息,除秦州薛懷讓、州李筠沒動靜之外,其餘各鎮節帥,都帶著秋收稅糧從駐地啟程南下,不日將到。
這情況在章鉞的意料的之中,李洪義、李洪信兄弟家資鉅萬,生活奢侈,他們又是前朝後族,改換門庭的事不會有任何名聲上的壓力負擔,而關北幾鎮早就被滲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