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弓弩較為輕便,更適合馬軍使用,步軍的話要加強到兩百步,但上弦不能太費力。一百二十步的木單弩為近弩,步軍可大量列裝。三四十步的諸葛連弩還有問題,需要儘快改進。”
章鉞坐在上首,一邊思索著一邊說,手指下意識有節湊地敲著桌案。李多金在旁運筆如飛,全部記錄下來,這些都是任務,軍工研製也就照著這個方向嘗試。
“另外,要調整管理班組,制甲、刀槍、制弩三大流水線部門仍設在這裡,車駕部件、軍用餐具可以遷到會寧周邊沒問題。靴帽鞋襪被服那些,可以交給織布作坊,那邊管事的還是劉顯聲嗎?”章鉞說到這兒忽然問道。
“劉顯聲多半在關中,偶爾會過來看看,那邊都是士兵家裡的婦人做工,管事的是明金鵬的妻子董大娘子,郝天鷹家的魚娘子也在那邊管帳務,幾人還是挺能幹的。”李良弼笑著回道。
被服作坊主要做士兵普通衣物,不做軍服,那些常服都是成衣,小民也可以穿,是由商隊運到各地銷售盈利增加收入回籠。現在會州大量種植棉花,已經能出產大量棉布外銷。
“行吶!早前派人通知建造爐子燒琉璃,有成效了嗎?”章鉞現在只關心玻璃,這可是製造望遠鏡所必需,這時代大兵團作戰沒有這個輔助是非常麻煩的。
“建起來了,聽說西域產琉璃,我們燒了幾個瓶子不太像樣,有自然形成的花紋,要做透明還有點難。材料也準備了些,但是石英礦很難找,也缺少主公所說的什麼蘇打鹼、純鹼,而方解石的話,北方沒有溶洞,要大批次找到也難。”李良弼苦笑道。
“哈哈……能燒出來就很不錯了啊,我們去看看!”章鉞聞言大為驚喜,聽說玻璃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但叫琉璃,當成侈奢品觀賞。
章鉞想到就興致勃勃地出門,李良弼連忙上前引路,很快到了城內西面一處高牆圍繞的大院內,裡面卻頗為空曠,一直進了裡側大棚內,就見裡面有幾個地窖一樣的空置池窯,有點像冶鐵的豎爐。
“怎麼?沒材料開火嗎?”見這兒似乎沒開工,章鉞大為失望地問。
“就是材料湊不齊啊!只有一點石英砂還是花了大價錢的,之前燒了兩窯都燒得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李良弼喊來一名年老工匠,讓他將燒的那些琉璃塊都取來。
一會兒,幾名工匠抬著箱子過來,放在地上開啟,裡面一箱子全是塊狀五光十色的,透明的部分很少,顯然不能稱之為玻璃。章鉞拿起兩小塊互相碰撞了幾下,發出一陣陣悅耳的叮咚聲響,非常堅硬沒破碎。
開啟另一隻小箱子,裡面是兩個奇形怪狀、花花綠綠的瓶子,透明色也有兩團,但這應該是火候與用料,以及成形技術的問題,但與玻璃已經接非常接近了。
“你們是用我說的那種模子嗎?要實心團、空心團的粘模形兩個吹制,內壁一定要光滑,估計你們不會吹吧。”章鉞想著有些好笑,因為成形時,確實是以人工吹的,這樣從排氣口排氣,避免產生氣泡。
“正是,開始材料都糟蹋了,剛摸索著做兩個瓶子出來就沒料,現在都停著,等宋德權從外地蒐集運來再試驗。”李良弼無奈地苦笑,雖然章鉞說了要做什麼望遠鏡,但他沒見過,很難理解章鉞這麼做的意義何在。
章鉞也不多解釋,這些東西讓他們自己多試驗幾次,也就能摸索出經驗了,反正這些都不是一僦而就的,需要大把咂錢。河湟駐軍還處於缺糧狀態,至少要到明年,各州才能勉強自給自足,章鉞在會州又呆了半個多月,決定啟程回涇州,將夏收稅糧收齊,還要繼續向蘭州運糧補貼。
不過這一戰繳獲也是豐厚的,雜七雜八的破舊武器鎧甲要運回會寧修復和處理,牛羊、挽馬、馱馬、驢騾等牲畜需要變賣換錢獎勵撫卹士兵,還有犛牛也不少,這個很值錢,但是並不急,可以慢慢處理。章鉞可以先從惠和商行調錢獎賞士兵。但還有一批戰馬約三萬匹,章鉞打算回京時再帶上。
五月初,章鉞回到涇州,恰好東京前來宣旨的中書舍人竇儼也到了,這個竇儼也是幽州人,據說是竇儀的弟弟,文采才能非常不錯,很得皇帝看重。
章鉞一想也就明白,竇儀既然和趙匡胤走得近,那這個竇儼自然也是他們那一系的,封乾厚安排他們住在節度府衙驛館,章鉞回府後也沒召見,只督促州衙儘早準備徵收夏季稅糧。
半個月後,宣崇文率西征的各軍將領回涇州領旨,順便帶回三萬匹戰馬,章鉞派人接收,這才安排竇儼、以及在涇州養病幾個月,現已康復的中書舍人扈載一起在府衙大堂宣詔,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