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物件,是一種救贖。
當然,深度關係能順利磨合,一定不是一方單方面付出,而是雙方都在改變自己。同樣,在這段關係中也一樣,並非只有張國榮在改變,唐鶴德也有很大變化,只不過,張國榮的改變比較顯性,而唐鶴德是素人且不是外放的性格,所以他的變化比較隱性。
唐鶴德曾經優秀且好勝,是校園各種團隊裡的領導者,雖然沉穩但也有他比較隱蔽的張揚特點,可是在遇到張國榮後,他願意為了張把自己性格中張揚的部分收起來。唐鶴德是一個很純粹的人,他不需要舞臺,不需要社會意義層面上的各種成就,這樣的人不會隨波逐流,對這個社會的價值認可需求度很低。喜歡了張國榮,張國榮本身就是更張揚的人,而且他比唐更需要這份張揚以及社會價值認同,所以,唐二話不說,就能收起鋒芒,這種犧牲和付出是非常難得的。且他從來不對人提及這份隱性付出,旁觀者需要用點心,從他前後對自己的調整中才能看得出他的這份真情。這種低調的愛讓人感到溫暖又感動。
唐鶴德的愛是如此細節、如此貼心。他這樣的人,連對張國榮的付出和愛,都不需要外界的認可和讚揚,只是默默地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他的愛是潤物細無聲的,不需要大張旗鼓地表達自己的愛,這種愛那麼真實、那麼純粹。
接下來,我想展開說一下,他們在這段磨合期裡遇到的具體事情。
熱戀期的張唐兩人很甜蜜,關係發展很快,在2月5日,交往一個月左右,張國榮的手指上就戴上了戒指,這個戒指在1983年多次出現。
不過,情場得意,事業場卻失意。張國榮在1983年遭遇了他的事業低谷,甚至萌生了轉行的念頭。建立深度關係的不只是人與人,還有人物和事物、人和工作,都可以建立深度關係。張國榮後期無疑是熱愛演藝事業的,但是這不代表他一開始對演藝生涯就充滿熱情。在沒有遇到唐鶴德之前,演藝事業對張國榮來說更多的只是一份工作,而非重要的生命組成部分。那時候的他和演藝工作也只是淺層關係。所以,彼時的他會用“入錯行”來形容自己進入演藝圈。這也契合我們之前說的,他對社會價值認同感的需求度比唐鶴德高,當事業的發展沒有讓他得到想要的社會認同感時,他會覺得“入錯行”。人生是一個整體,在愛情上建立深度關係後的張國榮,對人生對事業的激情被更深地啟用,美好的戀愛關係為他提供更有深度的思想和更有厚度的激情,幫助他後來大幅度改變對工作的態度。
在這段事業低谷期,唐鶴德對他大方的經濟支援,讓他一直銘記於心。
這一年3月,張國榮對《明報》透露想與當時的經紀人解約,但是合約未滿,需要走法律程式贖回未滿期的合約。他當時還沒紅,手上並沒有足夠的錢。
張國榮的家庭條件雖然很不錯,但是在那個年代,演藝圈在長輩的眼裡是三教九流。張父很反對張國榮入行,所以一直都不支援他。但作為明星的張國榮,就算不火,明星的一些必要開銷也不小,而且當時友人合作經營服裝店每個月都虧好幾千,又加上要與經紀人打官司,日子過得很窘迫。
此時的唐鶴德什麼也沒有說,就借了一筆錢給他,還是筆不小的數目(可能超過14萬港元,在上個世紀80年代是不少錢)。唐鶴德雖然家世好,但是早就生活獨立的他並沒有選擇從家中支付,而是自己去籌錢,為了借錢給張國榮,唐鶴德吃了一個多月最便宜的盒飯,但他沒有和張國榮提過這件事。他對伴侶的好,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直到1997年演唱會前,張國榮才無意中從朋友口中得知此事。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唐鶴德的品性,他對張國榮很大方,而且一直這麼低調。
在這段經濟窘迫期,張國榮在3月9日進組邵氏電影《楊過與小龍女》,演男主角楊過。雪上加霜的是,初入片場,張國榮就被偷了800港元零花錢。在娛樂圈有不成文的規矩,導演、男女主角要經常買吃的慰勞工作人員。窮困潦倒的張國榮沒有辦法經常請工作人員吃飯。不紅的男主角還不主動請客,組內人更加不尊重他,經常說他小氣。女主角翁靜晶坦言,未成名的日子,張國榮承受過慘無人道的對待,簡直沒有把他當人看。
那時,張唐才剛交往兩三個月,唐鶴德對張國榮在經濟上就非常捨得,這種大方的付出讓他們的感情極速升溫。
感情亮紅燈鬧分手
愛,是一種能力
熱戀雖然甜蜜,唐鶴德陪著張國榮度過事業低谷期,但是不會處理深度關係的張國榮,遇上的還是社會壓力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