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只把目光注視在陳劍臣身上,彷彿要看他有甚本事,能否識破吳文才的用心。
眾目睽睽,陳劍臣卻忽然露出了一絲微笑,提筆醮墨,步伐輕盈的走過去。
他根本沒有走什麼七步,而是直接就走到了柱子前,所用不過三步而已。
那根柱子,為堅實的杉木所制,足足有海碗口般粗,修葺得光滑如鏡,一根刺兒都找不著。
陳劍臣提起筆,毫不猶豫地刷刷刷寫了起來。
不知為何,看到他鎮定從容的模樣,吳文才莫名就感到一絲不安,覺得自己的用心用錯了地方一樣。
不過片刻,陳劍臣的詩已經寫完,筆墨嶄然地留在了柱子上面,非常顯眼,遠遠一看,就能看的見。
吳文才搶一步上去,高聲誦唸起來:“向晚意熏熏,蕭蕭登險峻,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後面還有六個小字:江州陳劍臣題。
第五十章 對話
時近黃昏,夕陽正西下,染得半天紅霞,十分肅穆莊嚴。
“向晚意熏熏,蕭蕭登險峻,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吳文才的誦讀聲就在這般環境下傳出來,恰好和當前的意境映襯,眾人聽著,心頭有莫名的感觸流動━━
好詩!
尤其結句,雖然簡單樸實,似乎隨口而出,信手拈來,卻表達出了一種人生哲理,能引起諸人的共鳴。
那明華書院的幾位先生更是露出了驚訝之色,面面相覷,根本想不到陳劍臣竟能寫出如此經典的一首五絕。
他們嘴裡不由自主的反覆咀嚼著這四句詩,越想越不簡單,其中那淡淡的感嘆憂傷,倒似是飽經滄桑者的胸懷,不像是一個年僅十七歲的少年秀才所能寫得出來的。
只是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他們不信。
如此,也只能用‘妙手偶得之’來解釋了。
“好詩!”卻是聶小倩率先鼓掌,隨即就是一片浪潮般的叫好聲。
這般熱烈反應,把個吳文才顯得進退不得,頗有些尷尬,心裡卻是恨極:萬萬沒想到自己給對方下個絆子,沒絆倒陳劍臣,反而成就了他的聲名。
在天統王朝,文風鼎盛,時文經義是一重,詩詞歌賦卻是另一重,往往一首好詩做出,便能用很快的速度傳遍大江南北,廣為天下知。而有些不善經義的詩人,為了有個好前程,也會苦心費神地做出詩詞來,交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