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子一心和蠻子求和,結果弄的國家板蕩,本朝太祖立國時,曾言:敢言與敵議和者,立斬。今時此日,若是還有人敢言和事,樞密大人何不遵循太祖遺命,將其立斬!”
此語一出,石嘉當即大喜,堂內其餘眾樞密,或是擊節讚賞,或是面帶不屑,表情各異,心思不同,倒也令旁觀者好笑。
“好,我朝就是要有張將軍這樣的好漢子,好男兒!象張將軍這樣的軍人,就應該得到重要,這樣,國家不愁無人矣!”
石嘉擊節大讚,轉頭四顧,向眾樞密笑道:“如何?”
眾樞密皆點頭道:“但憑掌印決斷。”
“既然如此,老夫就託大一回。適才咱們議功,張將軍是臨敵陷陣,破敵斬旗的頭等大功,再加上是深入敵境,大長我軍士氣,甚至民心也為這次大勝所動,國朝四百軍州,皆是傳頌張將軍的威名。如此名將,是我大楚立國後少有,合當大加獎賞。我的意思,是授以京城禁軍第一軍的兵馬使一職,各位以為如何?”
大楚軍制,最高一級是統治一方,統轄大州名城,甚至有民政權的節度使一職。不過此職自開國後,為了防止武將坐大,已經不再授人。節度使下,便是統管一城軍事的統制使,統制使的副手有防禦使、轉運使、統制之下,便是屬下有一萬到一萬五千人的軍兵馬使,兵馬使下,是指揮三千人的廂指揮使,其下便是校尉、別將、兵曹。
這石嘉輕飄飄的一句話,立時令堂內所有人大驚失色。
張守仁亦是瞠目結舌,驚道:“末將如何敢當!”
禁軍身負守備京城,護衛帝室的重任,每軍都有足額的一萬五千人,兵馬使全是朝中世家權貴的子弟擔任,張守仁在數月前不過一個隊正,如何能擔當的起兵馬使這樣的職位。
石嘉如此處事,倒教原本一心與他唱對臺的那樞密使停了話頭,微微冷笑,倒只要看他如何收場。
其餘幾人,或是石嘉心腹,或是他的好友,都知道此人脾氣很是執拗,越是相勸,越是難以說明。倒不如閉嘴不言,靜觀其變。
“張將軍,不必謙遜。你立下如此大功,什麼軍職當不得?歷練幾年,當個統制使亦非不可能之事。我已經稟報聖上,待你陛見之後,便下旨給樞院,正式任命。”
與指揮使這樣的中下層軍職不同,兵馬使一職,最少要在表面上經過皇帝同意,並頒旨而行,以防人臣權力過大,危及皇帝的權威。
石嘉如此堅決,各人已經隱約間明白,張守仁任命軍職,獎賞軍功的事,已經成為主戰派與主和勢力間的一場角力,身為主戰派首領的石嘉,無論如何也要讓張守仁得到應有的,甚至是超乎其功勞的獎賞,用來打擊主和派的氣焰。
“守闕主事、書史令何在?”
兩名青袍官員聞聲而動,一起步上堂上,向石嘉躬身行了一禮,齊聲道:“下官某在。”
“你們二人,立刻書錄張守仁的告身、樞密府令、製作印信。”
“是,下官遵令。”
石嘉斂容正色,端坐堂前,提筆將張守仁的任命寫了,交給這兩個官員前去加蓋印信,備檔待查。待這任命書呈給皇帝,皇帝頒旨同意後,張守仁一躍十幾級的任命,便算是板上釘釘,無可更改了。
張守仁知道,這種事自己決沒有發言的資格。別看石嘉對他言笑不忌,鼓勵有加,可若是自己不識抬舉,擾了他興致,只怕他弄死自己,如同踩死一隻螞蟻一般的容易。
可是依附石嘉,就等若與太師做對,那太師要弄死自己,也如同踩死一隻螞蟻一般的容易。
思來想去,只覺自己全身發癢,好象當真長出十幾條腿來,真的成了一隻螞蟻,還是一隻隨時會被踩死的螞蟻。
當下擠出笑容,按著禮儀謝過樞密提拔之恩,轉身按劍,昂首出門。
不管如何,他張守仁總歸不是搖尾乞憐的小人。亦不是被官職俸祿打動,就會得意忘形,不知進退的蠢人。這石嘉如此待他,顯然是要把他拉入自己袖中,成為石黨的一份子。而張守仁心中,無論戰和兩派,都並不足以讓他傾心相托。
只是朝中賞派之爭如此厲害,他又與餘太師一黨理念不合,如今看來,只也有投靠石嘉一條路可走。若是不然,兩邊無論哪一邊和他過不去,都能讓將瞬間擊成齏粉。
“只怕樞密大人看出了這一點,這才如此沒有顧忌吧。”
張守仁搖頭苦笑,用力晃了晃自己腦袋,正要離去,卻見有一青袍官員,急匆匆跑到自己身邊,賠笑道:“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