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是一種交際技巧。
→虹→橋→書→吧→BOOK。
第35節:第三章 做人禁忌(9)
聆聽,不僅是一種關愛也是一種禮貌。辦事的能力不光體現在嘴上,而是體現在行動的過程中。
一次小李和小楊喝酒,他們是互不設防的知心朋友,半斤酒下肚,痛苦的小楊,便一古腦兒把他的一肚子苦水嘩嘩倒了出來。
小楊在一家企業裡當個小官,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層幹部。平日裡,他身體力行,謹小慎微,忙碌得很累很苦,圖的是向上有個好交代,向下討個好口碑。在家裡,妻子承擔了全部家務,天長日久,怨憂日甚,不是常常弄個紅臉給他看,就是時不時施發冷嘲熱諷的“利箭”。廠裡家內,他受兩面夾擊,已忍無可忍。小李默默地聆聽著小楊的訴說,並擇機疏導安慰。那一晚,小楊很感動,當他們走出飯店,夜空已繁星點點,街市已燈火輝煌,小楊的步履變得輕捷了,口中不由的哼起了小曲。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壓力,我們蟄居在這個鋼筋混凝土構築的都市裡,難免會有疲憊,難免會有苦惱,或事業受挫,或身虛體弱,或家庭出現危機,或戀愛告吹,或遭流言中傷。生活就是這樣,你無法拒絕這不期而至的苦惱。有的人,由此神情沮喪、士氣低落、脾氣暴躁、情緒不寧。陷入此境的人,很需要宣洩的通道,需要有人聆聽他或她的傾訴,需要朋友、同事的慰藉,我們如果對此給予理解和真誠的疏導,他們還會是搏擊長空的鷹,還會創造更大的輝煌。反之,如果沒有人願意聆聽苦惱人的傾訴,或是隨意地打發人家,那麼無疑是把他們推向更不愉快的境地,那對他們來說無疑是痛苦的深淵。
很久以前,李寧並不善於聆聽別人的傾訴,但一次經歷卻改變了他的想法。
那時,李寧是一個極其普通的操作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隨便走到哪裡也得不到百分之一二的回頭率。可能是當時的處境,也可能是當時的不成熟,他的苦惱越積越多。與日俱增的苦惱令他沮喪,回家常發無名之火,鬧得家人不得安寧。後來,他很幸運地結識了一位敦厚年長、十分善解人意的師傅。師傅經常和他聊天,聽他傾訴苦水,也幫助他積極上進,並幫他與頭兒們溝通。自從他結識了這位師傅,苦水既出,心平氣順,磕磕碰碰少了,更加專心努力,結果登上一個又一個臺階,獲得一次又一次成功。
快過去十年了,樹葉黃了又青,那位師傅當年專注聆聽的神情和安慰的言語至今仍使李寧記憶猶新。也是從那時起,他也學會了聆聽,聆聽時專注、投入、耐心、關心。因此,許多人都願意把他的隱秘事情和苦惱心緒告訴他。不管怎麼說,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是想從他人身上獲得同情、理解和諒解。人際關係是建立在無私奉獻的基礎上的。如果你懶得把溫暖給予別人,你也就別奢望他人的光亮會反射到你的身上。
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是豐富多彩的,所以每一個人的生活履歷,都是一部蘊藏豐富內容的教科書,都可供你閱讀和吸取有益的養分,從而時刻提醒著自己,避開前進中的沼澤。所以,我們要善於去接近和喜歡別人,要學會聆聽別人的話。勿做一個講大話的吹噓者
人應該有自知之明,誇口、說大話。“吹牛皮”的人,常常是外強中乾的;而且他們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引起大家對他的關注,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朋友,同事相處,貴在講信用。自己不能辦到的事情,胡亂吹噓,會有華而不實的印象。吹牛者在人際交往的圈子裡終窮會有無法立足之日。
不顧別人的感受,只顧沉浸於自我吹噓,在多數場合是不受歡迎的,任何人都有一種逆反心理,都會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對你的吹噓貶斥一頓。優點最好由別人去發現,這不是缺乏自知之明,別人發現了也不見得非講給你聽,這樣才有人際交往中的震懾力和神秘感,也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魅力”。
成功的歡樂不亞於嚐到幸福的果實,成功的希望牽拽著每顆跳動的心靈。可是,在追求成功的奮鬥中,信心、自信固然是支柱,可有人卻攜帶了自我吹噓這顆毒瘤。
王先生在他剛到工作單位的那段日子裡,在同事中幾乎連一個朋友都沒有。那時他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非常自得。因此每天都極力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吹噓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後來還是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觀念。從此,他就很少談自己的成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