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父母依舊不放心孩子的眼光。孩子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人,連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斷能力,他的自信從何而來?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一點一點地扼殺掉了。

所以,作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覺和判斷。如果孩子說熱不肯穿外衣,那麼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熱。可以替他拿著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時候再給他穿上。他覺得課程太難,和他一起分析難在什麼地方,找到癥結,幫孩子解開。他想嘗試任何事情,都給他機會讓他去試,給他充分的信任和學習的機會。

自信,一個人真正內在的自信,是從小培養出來的,而培養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則,自己先對自己的小孩有足夠的信心:不管孩子是否得過獎,不管孩子的考試成績如何,不管孩子學的是哪個專業、上的是哪個大學,甚至不管他上沒上大學,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養,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將來要幹什麼,並且踏踏實實地追尋著自己的理想,那麼,他就會在未來的世界裡開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學歷、工作成就、金錢、外貌這些外在的價值支撐,他自己認定自己的價值,內心的平和正是來自於此。

。 想看書來

美國小學的數學教學(1)

剛出國不久,有朋友講起他上三年級的女兒轉學到一個新學校,校長想考察一下孩子的數學程度,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能不能從1數到100?”我當時聽了大張著嘴半天沒合上,太難以置信了。等到我自己的女兒在美國上三年級的時候,才知道三年級時能數到100的孩子真是很不錯的水平了。

因為他們在學校裡不做重複練習,很少有機會去練習數到一百。

女兒在學前班時就開始學數學,學的範圍很廣,從學看鐘表認時間、認識錢、認識尺子,到分數、統計、幾何都學。聽著有點嚇人,我們在中國時要到初中才學幾何呢!可老師發回來的學業成績單上真有“統計”、“幾何”這些專案。

所謂的“統計”,就是一張紙上面畫了各種動物,讓孩子統計一下,共有幾隻羊、幾隻牛、幾隻馬、幾隻豹子、幾隻斑馬,再統計一下野生的動物一共有多少,在農場裡生活的動物一共有多少。

幾何,就是學習各種形狀,讓孩子自己畫出各種幾何形狀的實物來印證所學的形狀,比如畫一個氣球表示橢圓形,畫一個太陽代表圓形,畫一個門代表長方形。

至於分數,就是學習一塊比薩餅分成了八塊,你吃了一塊,你吃掉了八分之一。

這些數學概念等到孩子上一年級還會學,到了二年級還要學,到了三年級還在學!

我聽到很多中國家長抱怨美國的小學在浪費時間,同樣的知識每年都要重複學。其實,這正是他們的教學體系的特點。雖然是同樣的知識,但是,每高一學年,所有的數學概念都會在原基礎上加深,引進更深更廣的概念。這種方式,不管什麼程度的孩子,最終都能學會掌握。

比如學習計量單位的應用,學前班時只是讓孩子知道尺子的用途。到了一年級,就學習用尺子來量東西,一支鉛筆是多少厘米,一塊橡皮是多少厘米。到了二年級,就介紹不同的長度單位,如果量兩個城市的距離要用公里,量身高要用米,量一張紙要用厘米,老師會讓孩子做些選擇題來鞏固這些概念。到了三年級,就要學習不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國內的小學,數學叫算術,以算為主,美國的學校從頭到尾就叫數學,他們認為加減乘除不是數學,是計算能力,而數學是邏輯,是推理判斷,是應用。

所以,美國學校教數學,是讓孩子們理解數學概念,理解數字都是幹什麼用的,對於計算能力根本不去訓練培養。我女兒到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教他們使用計算器,允許孩子使用計算器進行某些基本計算,到了初中和高中計算器更是必備的學習用具之一。

這就是美國人普遍心算能力差的原因,他們在學校根本沒有練過。

女兒在三年級時,每天的家庭作業是語文閱讀十五分鐘,數學做一頁練習,作業僅限於週一到週四,週五是週末不留作業。下面的練習內容是開學一個多月時拿回來的作業,是複習鞏固鐘錶知識的練習。

第一道題:a標示出差一刻到六點,b顯示在a時間基礎上過了兩個小時十五分鐘後的時間。

第二道題:a畫出八點半,b畫出四小時二十分鐘之前的時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