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來開涮一番。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廈大十年(7)
雖然,楊錦麟同樣被冠之於學者之名,還被母校延為教授,但比起過往的同事,楊錦麟經常地有幾分惶恐。自忖“ 學者齡”實在太短,“ 坐”的學問仍不夠厚重,而這又非胡適博士“ 女子的裙子,越短便越好”的著名演講辭可以比照。學問要做得深、鑽得透,除了天資、方法和識見,在楊錦麟看來,的確還需要有經年累月的積攢,皓首窮經,甚至為一輩子、幾代人孜孜以求。這也正是母校給他的啟迪——學者、學者,當是有能力學習者。
離開臺灣研究所,確切說法應該是研究院多年,所幸楊錦麟從來沒有停止過“ 自我增值”。他始終未敢有絲毫的鬆懈、倦怠,這不僅是曾經經歷過的知識極度貧困,又或因為香港社會生活重壓的驅使,在楊錦麟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已經成為了多年的一種養成,一種自覺與自醒,是滲透到骨子裡的根深蒂固的東西。這既成為了楊錦麟《有報天天讀》的本錢,並將使他終身受益。
被告知自己是在母校最高層次的南強學術講座上發表演講,最初楊錦麟還是謙虛了一番。他的報告以《和平崛起中的香港問題》為題,談及香港目前面臨的諸多困惑和各種挑戰。他的結論是,請充分理解、相信、依靠和信任香港的中國人。
顯然,這是一次校園版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