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孃家不信任自個兒,何氏最多向身邊的嬤嬤訴兩句苦,她心裡的苦水連向枕邊的寧國公都不會吐露一言半語,更別說兒女媳婦。
當然以寧國公對岳母大人的瞭解,他自是清楚妻子心裡的苦處,因此雖說他在內院後宅的事情上幫不了何氏多少忙,卻也替何氏收羅了些京城未婚的世家弟子和有前程的寒門學子,寧國公的體貼自然令何氏大感安慰。
說起自個兒那親孃徐氏,何氏都不知道該如何評判,說她不疼愛她吧,何氏打小是徐手掌中寶,可是說徐氏心疼她吧,這些年向她提出的要求還有做出的事兒,樁樁件件令何氏無法接受。
人老了真能如此倚老賣老,不再替她考慮一二了嗎?
想當日何氏帶著兒女跟隨寧國府返京,本就因老寧國公夫婦雙雙病重一路趕得急,在路經何氏老家凌州的時候,徐氏沒能留得歸心似箭的一行人在凌州多住幾日,卻非讓何氏帶上了何琳琳和何媛媛,其用心何氏又豈能不知。
若兩個侄女兒的確是好的,兒子也願意,何氏倒也不反對親上加親,偏偏兩個侄女兒她一個都看不上,更別說兒子們了。
再說,大兒子方何笙在回京前就已經由老寧國公做主與袁雨霏定了親,小兒子更是個主意正的,哪裡能看得中膚淺的何家兩姊妹?
這不自個兒看中了王秀英,又親自在聖上那裡求了賜婚聖旨。
何氏讓兩個侄女報考女學,既是為了提升兩個侄女的個人素養,方便在京城找個好的姻緣,二也是為了在徐氏面前有個說法,至少別讓親孃和兩位嫂子有太多的話說。
想想當初長子方何笙成親,親孃和嫂子們都沒進京來參加婚禮,偏偏這次卻趕來了京城,而且進京的日子居然就挑在了方何以成親的前一日,何氏心裡真是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何氏本就因為府裡幾多事集中在一處忙得腳打後腳跟,原本可以幫她搭把手的袁雨霏又有些胎相不太穩當,幸好方何敏因訂下了親事從女學待嫁,多少能幫上一把,若不然何氏一個人掰成兩個用都忘記悄過來。
不過何氏就算再忙,在得知老太太和兩位嫂子要來京城長住,還是抽出人手將原來的何府裡裡外外好生收拾了一番,以便老太太來了可以直接住下。
老太太來京城那一日,何氏又讓兩個兒子特地迎出城外五十里,給足了老太太面子。
見到第二日就要成親的小外甥特地迎出城那麼大老遠,老太太心頭的那口怨氣總算淡了許多,等到進了何府到處都令人滿意,老太太對閨女的埋怨更是無從說起。
只是一看到兩個孫女兒一個都進不了寧國公府,老太太心裡總歸還是不開心的。
方何以的大舅母,也就是何琳琳的娘,本就對何琳琳嫁入寧國公府不抱多大的希望,看著連窗紗都是新換的府第,何大太太的心裡比老太太還要滿意幾分。
等到何大太太見到女兒,看著的何琳琳氣色不知好了多少,小臉紅潤細嫩,再看何琳琳的言談舉止已經有了幾份京城貴女的風範,何大太太的心裡對何氏不只是滿意更多的是感激。
何二太太的心裡可就不一樣了,何二太太看不見何媛媛紅潤的氣色,看不見何媛媛變圓了的小臉,看得到的只是何媛媛因未能如願而流下的眼淚,心中對何氏升起了說不出的怨懟。
於是何二太太就在徐氏面前說了一些不太好聽的話,話裡話外都是對何氏的埋怨。
何二太太心疼女兒沒有錯,偏偏忘記了老太太也是個做孃的,而且何二太太埋怨的還是老太太打小護在掌心裡疼到大的女兒,何二太太的埋怨剎那間激發了老太太護短體質。
老太太自個兒可以對何氏不滿意,說也好罵也好甚至打何氏幾下都使得,因為她是何氏的親孃。
如今何二太太毫無顧忌地說道何氏的不是,老太太哪裡能容?
再看何媛媛那要哭不哭的哭喪臉,老太太更覺不喜。
當日何氏勉強帶了兩個侄女同行,卻也在啟程前將話在老太太和兄嫂面前說了個明白。
婚姻大事雖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在寧國公府還是得講究兩情相悅,若夫妻不能相敬相愛以寧國公府的家規,兩個沒有情誼的男女幾十年相對那該有多苦悶?
何氏自然不會願意自個兒的兒子受這般苦處。
“嚎什麼喪!你們的眼界就只寧國公府那一塊地?!人都說一家有女百家求,若女兒家真是個好的,又何愁沒有好的姻緣?!”面對何二太太的哭鬧和何媛媛的眼睛,老太太用力一拍桌子怒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