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的節奏,還能指望他們守城麼?
“這麼說,袁崇煥回訪京城還是沒錯的,就這些勤王軍添亂的德行,京營又靠不住,除了關寧軍守北京之外,別無他法?”劉白羽想了想,還真是這樣。
“還真是這樣,其實勤王軍堅守城池還是能起到作用的,不過真要野戰,只怕在建奴面前堅持不了多久。”
祖大樂知道劉白羽最喜歡實事求是,所以也就不在劉白羽面前說袁崇煥的壞話來討好劉白羽,做出一個直臣的模樣。
“那麼假如建奴沒打下北京,能擺出木華黎滅金的架勢麼?”
黃大力問道,他指揮還行,不過東江軍出身,對於關內的軍事很不瞭解,所以也就不敢推測了。
“我看不難,雖然建奴比成吉思汗橫掃萬里的戰鬥力差了許多,可是蒙古已經被建奴徹底征服,沒有後顧之憂的建奴也不會學成吉思汗千里西征,所以這次就是守住北京,也只怕……”祖大樂嘆息道。
除了劉白羽之外,眾人臉色都微微變化,但最終還是沒有一個人說話。畢竟和處於王朝中期能幾次動員幾十萬部隊的金國比,處於王朝末期的大明,就是收刮全國也湊不出二十萬部隊不是……
不過劉白羽有不同意見:“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你們忘記了,和木華黎滅金的時候,蒙古成吉思汗個人權威如日中天不同,滿洲是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共同執政,大貝勒代善也就罷了,蒙古爾泰這人不服皇太極,阿敏又是叛逆之後,蒙古新被征服也不是十分可靠,皇太極要是學木華黎滅金的辦法,滯留在山西等地,滿洲和蒙古本部如果生變,這先勝後敗的樂子可就大了。”
劉白羽從政治角度推測軍事,頓時讓在座的諸人耳目一新,沒錯,很多後世看似匪夷所思的指揮,其實都不是決策者腦殘,而是很多事情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麼簡單而已。
“而且還有一點,你們沒有注意,要知道八旗再怎麼武勇,也是人,是人就要得病,八旗這樣千里迂迴,加上八旗還有屠城的惡習,所到之處瘟疫只會更加兇惡,那麼……”
劉白羽不是順嘴胡說,實際上1644年滿洲進中原之後,戰場上屢戰屢勝的同時,減員卻是非常嚴重,就是疾病鬧得康熙本人身為皇子,都得了天花,一般的滿洲人可想而知。
事實上,戰場上屢戰屢勝的八旗軍在擊破李自成之後,就只能靠漢奸偽軍打天下,如果不是南明的大西軍內鬥,孫可望投敵,南北朝的架勢基本已經成型了,到了那個時候,核心人口不足的滿清要麼被趕出去,要麼就是不得不和漢族地主徹底合流,成為第二個鮮卑。
成吉思汗主力西征,只留下木華黎偏師滅金,木華黎也是重用投降的漢族武裝史天澤,武仙等人,未嘗沒有這方面的考慮,而蒙古人人數眾多,哪裡是滿八旗這個努爾哈赤七拼八湊的民族能比的?
所以劉白羽看的清楚,大明再不給力,皇太極攻不下也只能退走,當然讓皇太極不得不退走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明朝除了關寧軍之外,其他各軍當炮灰也不合格,而木華黎滅金的時候,金國的漢人武裝一直沒消停,戰鬥力和蒙古精銳也相差無幾,甚至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內戰的時候,元朝的漢人武裝讓阿里不哥的蒙古軍吃了不少虧——當然,這個原因有點哭笑不得,就不能說出來了。
“大人如此說,那麼袁督師固守北京的方針沒有錯了?”祖大樂小心翼翼的問道?
“固守北京的方針沒有錯?大錯特錯!”劉白羽冷哼一聲:
“我說了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你們不妨想一想,和陛下換位思考,陛下這兩年來對袁崇煥不遺餘力的支援,幾乎傾國之力打造關寧軍,甚至袁崇煥假傳聖旨殺毛帥都給袁崇煥背書了,結果呢?五年平遼東,兩年卻被人如入無人之境的攻到了北京城!”
“你說一說,你是陛下,會怎麼對待袁崇煥?”劉白羽冷笑道。
“這……可是如果袁督師野地浪戰,重蹈遼東諸將的覆轍,北京可就真危險了啊!”祖大樂結結巴巴的說道。
“軍事上是這樣沒錯!不過你指望被滿清燒殺搶掠的百姓理解這個?還是被滿清燒了北京城外的莊園,別墅的權貴理解?還是那位不到二十歲的小皇帝理解?既然這位陛下,能因為顧全大局,讓毛帥冤死,那袁崇煥為何不能?”
“但是于謙大人對抗也先的時候,沒人責備于謙大人不出擊啊!”
“那是因為明英宗先找死,土木堡之後,大家覺得能保住北京就不錯了,哪裡還管什麼罈罈罐罐!?而且於謙也沒向袁督師那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