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1 / 4)

小說:後現代經濟 作者:紅色風帆

問題的針對性和緣起:“意義均衡”

我們從汪丁丁講述的一個案例說起:

兩年前的一個仲夏夜,我偶然看見熱鬧的街邊小攤上隨便扔著一隻布質小恐龍,它的神態讓我想起電影《在時間之前》裡那隻父母雙亡的小恐龍,它彷彿也正在一步一回頭、孤獨地走向未知世界。這種感受恰好與我當時的心情發生共鳴,使我願意以兩倍的價錢買下這隻小恐龍。那個年輕的看攤兒人成為體驗經濟的受益者,但他無法知曉,正是這隻小恐龍幫我永久儲存下了那一刻的感受,它被我賦予了個性,不再是一隻一般的動物玩具了,它對我而言具有“意義”。

對此類現象,我們可以有三種解釋:

前現代解釋:這是一個非工業化經濟的場景。相當於生產和交換沒有充分社會化的自給自足狀態,生產者和消費者均不知道產品的真實社會價值,相當於物物交換中基於個別勞動價值的交換。

現代解釋:這是一個工業化經濟的場景。市場沒有出清,汪丁丁應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上貨比三家,找到供求平衡點。

後現代解釋:這是一個後工業化經濟的場景。市場已充分出清,但小恐龍是專門為汪丁丁個性化定製的產品,它是基於消費者的滿意度定價的,而消費者的定價超過了該商品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顯然,我們要討論的是最後一種情況。它相當於說“一元不等於一元”,即貨幣這種一般等價物所標稱的一元,可以帶來高於一元的快樂,也可能帶來低於一元的快樂。

一元與一元不等,那麼其中相等的是什麼呢?是意義這種價值。意義價值相等,可以使效用價值不等。

這實際上破壞了等價交換的基礎,包括它的邏輯前提。這裡出現了不同質產品、不可比效用,以及違反經濟人理性假設的情況,但這種場景並非不可想象。如果“點對點”與“點對點”之間互動起來,在C2C市場基礎上形成一個社群交換“場”,可以設想出消費者可能既實現充分競爭和全球大範圍尋價,又可以不用貨幣結算的社會化大規模物物定製交換。而他們之間進行交換的價值根據,很可能並非產品中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是由使用者個性需求決定的快樂度、滿意度。

第二章 後現代經濟——交換(3)

圖2…1?後現代交換面對的實踐問題

在這裡,我們看出有三個層次的等價價值:一是使用價值、具體價值,它是物物交換或禮品交換的基礎,可以透過QP(實物數量與實物價格)表現;二是效用價值(交換價值)、抽象價值,它是貨幣交換的基礎,可以透過MV(貨幣數量與貨幣價格)表現①;三是意義價值,它是意義交換或意義均衡的基礎,可以透過BH(資訊數量與資訊價格)表現。在需求的不同層次上,它們分別發揮著不同歷史階段交換的主導作用。

汪丁丁提出意義均衡的概念和定義,“意義,英文是‘meaning’,它在博弈論框架裡對應所謂‘海薩尼轉換’,採取主觀機率分佈的理性選擇的個人之間的貝葉斯博弈。這個博弈必須有一個先天的共享信念,在這一先天的共享信念的基礎上,每一個人可能理解其他人的策略選擇的意義,並確認某一策略組合是符合某種均衡理念的。我們把這套先天的共享理念稱為關於意義均衡—即共享的意義與行為的模式之間達成了闡釋的均衡。”①

網際網路提出的實踐命題

後現代經濟中的語言交換主要涉及網際網路領域兩個重大的實踐問題:一是電子商務的定價機制,二是搜尋引擎和人工智慧對意義和知識的挖掘。它們都與“空床費案”的情況一樣,具有將一物一價的現代交換狀態解構為一物多價的後現代交換狀態的意義。在現代經濟中,一物多價的“價”是指價格,即交換價值;但在後現代經濟中,這裡的“價”演變為意義價值。意義價值可以還原為交換價值,但正如前面“一元不等於一元”的悖論顯示的那樣,意義交換有自己的特殊之處。

網際網路經濟的定價機制:貨幣交換+語言交換

後現代是“兩點定價”,其構成有兩部分:一個是等價交換,這個等價交換起什麼作用呢?資源最佳化配置,遵循“尋價制”;另一個是主觀價值,越是一對一的主觀價值越高,越脫離情境越不值錢。主觀價值其實是“個性化價格”,與情感有關的價格。我想未來特別適合“禮品經濟”的是個性化產品,全世界的“毛坯”可以通用,可成品只適合一個人,對其他人沒有意義,這時價格就成了兩個人之間的討價還價,就成了“對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