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表現地並不緊張,不時有人交流幾句。
“可惜我們無法把武俑送來,否則它們再適合對付這些行屍走肉不過了。”有人不由感嘆了一句。
“事事都要武俑出手,還要我等何用?”又有人略帶嘲諷地回了一句。
說話間,只見空中一物飄來,此物看上去彷彿一個圓柱狀的孔明燈,但表面卻繪滿了無數以藏文寫成的佛經,以及許多圖案,在空中隨風而轉,儼然是一個轉經輪,底下還懸著無數串金剛石,隨風轉開,彷彿一輪傘蓋。
藏地密宗喜歡將佛經刻繪在一種有軸的圓桶狀物上,稱為嘛呢轉經輪,藏傳佛教信徒人人持有,不停地搖轉,等如唸經。同時藏地又信奉萬物有靈,轉經輪立在風中,由風吹動轉動一週,即代表風靈誦經一遍,設在水中,被流水轉動一週,即代表水靈誦經一遍。按照密宗說法,轉動經輪的功德,轉動一週者,即等同於唸誦《大藏經》一遍。轉動二週者,等同於唸誦所有的佛經,轉動三週者,可消除所作身、口、意、罪障,轉動十週者,可消除須彌山王般的罪障;轉動一百周者,功德和閻羅王相等;轉動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證得法身;轉動一萬周音,可令自他一切眾生解脫;轉動十萬周者,可遠至觀世音菩薩海會聖眾處,轉動百萬周者,可令六道輪圓海中一切眾生悉得安樂;轉動千萬周音,可令六道輪迴眾生皆得撥除苦海;轉動億萬周者,功德等同於觀世音菩薩。
而眼下這個在空中不斷旋轉的轉經輪表面除了常見的佛經之外,還刻繪著兩具無有血肉的人形骨架,分別踏立在蓮花日月輪墊上的海螺和貝殼上面,作舞姿狀,形象極為怖畏。
這卻是尸陀林怙主,密續中敘述尸陀林怙主安居在屍骸淨地,淨地裡有四方形的人頭骨城,骨城有屍林、髑髏宮殿和蓮華日輪座,座墊上擁立著尸陀林怙主夫婦。他們是墓葬之主,也是亡者的護法神,負責引導死者前往極樂世界。
繪了尸陀林怙主形象的轉經輪飄在空中,直入谷內,而在地上緊隨著而來的,卻是又一群數目足有近千的起屍。
而更遠處的天際,舉目還能望見有好幾個轉經輪正在陸續飄來。
領著起屍入谷之後,空中的轉經輪高高飄起,直上西側一座尤為巍然險峻的山峰。只見山上積雪處處,直入雲霄,陡峭難爬。然而山上卻有一座看上去金碧輝煌的寺廟,頂上盡覆造型豐富多彩的鍍金銅瓦,每一層的梁角飛簷都用金漆勾勒,殿宇寶角獸吻飛簷,兩側西廂的壁畫雕飾精美琳琅,一望無際的經幡在四面八方湧動,在一片白茫茫中熠熠光,看起來就像是這光明世界的最明亮之處。
“竟然輕易能把散佈方圓百里的所有起屍盡數聚來。這群喇嘛,在對付起屍上還真有一套!”看著這一幕,負責看守四面的軍人中,有人嘖嘖稱奇。
“畢竟已在藏地坐大千年,能沒有這層能耐?”又有人冷哼一聲,“然而這群喇嘛待價而沽,得寸進尺,用心難測,不可輕信!”
……
雪峰之巔,在大門緊閉的寺廟之前,一眉道人身披太極八卦衣,領著兩名弟子,正靜靜等著。
“哼,什麼血起、骨起、肉起、皮起……如此說來,中原的殭屍,豈不可以稱是‘氣起’了!”其中一名中年弟子正憤憤不平說道。說起來,中原殭屍成因在於一口怨氣淤積胸口不散,普通殭屍散了這口氣即可降服,若照著起屍分類理論,倒也算得上是“氣起”了!
“起屍實不能類同於殭屍,我等不可牽強附會,不懂裝懂!否則稍有疏漏,便難免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眉道人卻搖了搖頭,對此說法並不贊同。
另一名弟子不覺長嘆出聲:“自東陵一戰之後,中原屍鬼已近乎絕跡,這些年來所有妖邪鬼蜮,還不是國外的禍水東引!”
驀地寺廟的一對銅門大開,兩人從中慢慢走出,出現在一眉道人三人面前。
只見那兩人都是紅袍比丘僧,頭戴雞冠狀高帽,身穿背心、裙子,那裙上有八褶,前三後三左右各二,僧帶在外後是袈衣,袈裟右肩在外左肩披上起,只是緩緩走出,卻像兩座高聳入雲的山巒慢慢移來,巍峨中睥睨眾生!
這兩人胸前都有一百零八骨珠,珠圓玉潤猶若玉石瑪瑙,也不是經手多少年了。陣陣帶著安寧、平靜、祥和、解脫意境的念力波動正從每一枚骨珠上溢位,互相之間還產生共振,變得越來越大,充斥無形虛空。
這是密宗獨有的人骨念珠,西藏喇嘛死後流行天葬,把自己的屍體餵食給老鷹,以達到世祖割股喂鷹的佛教境界,肉體已經成為生靈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