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2 / 4)

小說:"樹供"的傳說 作者:垃圾王

劉曉接到書稿和滿滿一公文袋作品照時很是高興,能為自己一向敬慕的老先生作點事情是他渴求的。他手捧著厚厚一疊《現代盆景製作與賞析》書稿,迫不及待地一字字地讀著,讀解書中“概述”一文中對全新稱謂的“現代盆景”一詞彙定義的闡述。他看到在“現代盆景概述”文章中,餘老高度概括地羅列了創新藝術的“現代盆景”有五大特徵:作品中盆也景,景也是盆的形式特徵;作品的立意突顯圖式效果,也就是強調盆景作品的裝飾性;藉助其他藝術門類文化元素,令作品形式與內容呈多元性;盆景藝術語言更豐富,作品承載的資訊景大,藝術現代性的特徵;製作便捷,製作週期短,帶來低成本,滿足人們快節奏的生活與思維方式等等;剖析紛繁的藝術現象,從中歸納、整理、總結出這樣的特徵與風格,應該是件高瞻俯視的結果,悟出其中的文化“脈絡”,這非得大家不可,劉曉暗自讚歎。面對已經滿頭花白頭髮的餘老,他欽佩其對國粹藝術傳承如此的切膚關注,如此的先鋒作為,如此的開拓勇氣,如此的真情實感表達、洞悉盆景文化本質與揣摩盆景圖書市場的智慧,讀手稿更是讓他從心底裡仰視老師。劉曉很為自己的先睹為快自豪,還有很強的自信,他知道唯有他能從老師的文稿中讀出:“盆景可以作成這樣,也不僅可以作這樣。”這樣經典且通俗的“潛臺詞”,他是在用這樣的理念與行動,引導人們充滿希望地步入古老的藝術殿堂。

劉曉在與餘老共同編寫《中國當代盆景藝術》一書的那段共同工作與生活經歷,讓他從老師的隻言片語,從個性彰顯的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彼此相通的內心,準確地理解對方的心聲,倆人成了相互視為知己的忘年交。平日裡,劉曉不時地將自己的新作或是工作學習的想法或需要解惑的事說與老師聽,請老師點評、求助。他甚至在聽老師講他中學時作噴泉流水盆景的創作故事時,他腦中可以浮現出戴著紅領巾少年時的餘老,一副青春的得意笑臉。每到這時刻他都會記起並且真正明白,那句平日曾以為俗之又俗的老套話:什麼,什麼叫以石、以文、以歌、以………會友了,他們倆之間就是以盆景會友、識友、交友。

讓劉曉動了腦筋,融入了大番智慧的新書,從用紙、排版、封面裝幀都很新穎,甚至有點“另類”的標新,剪輯的圖片、橫置的頁碼、看上很有時尚雜誌的意味,裝幀與內容很協調、適合,讓人眼前一亮,更抓看圖長大一代年輕人的眼球。這樣的新書一出版盆景業內引來一片譁然,對書中從未聽到過的稱謂和很有些標新立異的內容。一時間還讓讀者對著精美圖文呆呆地尋思了一番,面對全新的圖書,凡盆景界有頭有臉的和者寡,但真正直面反對的就更寡,原因是理論闡述內容雖然也與當今的事實相符合,卻因不同以往的藝術語言和作品的全新形式,心底裡不情願,聽得不順耳,看著不舒服,逆反心理表現在眉眼間流露出的“逆煩”。但在人們的生活中卻早己己溶入了這樣的文化意識,眾多新形式的盆景作品,在中國的各個地方早己司空慣見,各類各式各樣的盆景創新之作,早己出現在花卉市埸、家庭居室,這總不能視而不見,拒不認可吧!新事物的出現,只能去“導”,而不能採取“堵”的規律。還是那句老話講的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嗎。因一時揣摩不定輿論導向,或許是他老年人越發變得謹小慎微的心胸,雖說成就了要作的事,卻仍心有餘悸的餘老面對自己的果敢行為,傳統意識讓他不敢正視自已,心中有種作了事業“叛徒”般的孤寂。為了讓自己因理得而心安,他唯有理性地強迫自已思考,要求以“市場經濟規律”、“挽救振興傳統文化藝術”這樣的政治心態,聊以自嘲、*。

中國盆景人喊叫:“讓盆景藝術走進千家萬戶”的口號幾十年了,現在是藝術非但沒能如願地發展、普及,近年傳統盆景還因“雅石”“古玩”收藏熱的影響,還大有萎縮的趨勢,這在業內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由*後漸進的恢復到經濟改革時突泉般的發展,才短短的三十年不到的週期。餘啟明看到的現象:一方面是傳統盆景難普及,一方面創新盆景已出現在市場、居室中,我該如何作?《現代盆景製作與賞析》一書的出版,就是他真情的表白和果敢的行動。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可以不是“陽春白雪”的傳統盆景,“下里巴人”叫女子的現代盆景,恰以低成本、好養護、形式時尚而湧入市場,進入千家萬戶,這就叫“適者生存法則”,人們愛好了,有興趣了,才談得上發展。讓高精品與大眾化、高雅性與平俗性、大製作與低成本共存,各入其流才會共榮,餘老有這樣的信念。

在業內盆景大家、盆景園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