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有一天錢還了,但欠條你得留著,因為那是人家對自己的一份情啊!”
我看完這則故事以後,非常感動於老人對欠條的理解。是啊,錢還了,欠條你得留著。因為它的意義絕不是欠債還錢那麼簡單,這一借一還之間,還飽含著一種救人於水火的真情啊!錢你可以還得清,但那份情卻是應該永遠銘記的。就算別人不思報答,我們也應該把它昇華成一種博愛去關懷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同學沒有義務無償地為我們做些什麼,而他們做了。我們又怎麼可以把他們對自己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而心安理得地接受不留一絲痕跡呢?
事無鉅細,用心則可。其實,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感動都有很多。比如:同學彎腰為我們拾起掉在地上的書本;或者在我們雙手拿著東西時,別人主動為我們掀起門簾的那一個動作;以及我們早上來到教室,坐著的同學事先為我們擦拭過了灰塵的桌子和板凳……這些何嘗不是一份溫馨,一份關懷?為什麼我們就不願意去品味和理解呢?
當我們不再把同學對自己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時;當我們把自己的關懷一次次地奉獻給別的同學時;當我們懂得了愛心也需要銘記和呵護時,到那個時候,或許我們就不會再為人情淡漠而感嘆,為世態炎涼而憂愁。相反,可以盡情地沐浴在校園裡愛的陽光下,感受大學生活的甜蜜,同學友情的溫暖。
路標6:同學(12)
用感恩的心回報每一個愛你的人
從幼兒園時代,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懂禮貌,要懂得感謝幫助你的人。當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善意地說聲“謝謝”。因此,懂得感恩,不僅是一種必備的社交素養,更是一種美德。心懷感恩,不僅能使自己心境平和愉悅,更能給他人送去溫暖祥和。
感恩之心是同學之間交往的潤滑劑。人性是相互的,也是相通的。我們都期待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那麼就不要忘了當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同樣,當我們幫助別人之後,希望收到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溫暖的感謝,當別人幫助我們時,就不要忘了以同樣的真心感謝別人。
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欠你什麼,就像責任和義務永遠是相互的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互惠互利。“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才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我有一位朋友便是如此。
讀大學時,七個人同在一間寢室,每人有一個暖水瓶。剛入學校,寢室的人肯定是最好的朋友,不分你我,很樂於互相幫助。因為大家的暖水瓶都是放在一起,所以當自己打水時,總是習慣性地拎一下旁邊人的暖水瓶是否也需要開啟水了,如果需要,習慣性地就幫他一起打了。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件很順手、很自然的事情,反正都是去開水房排隊,不如一次打兩壺來得效率高。可是,久而久之,大家發現,只有小李一個人從來不幫大家打水。他自己的開水用完時,從來不看看旁邊同學的水壺是否需要打水,而是徑自一個人拎著自己的暖水瓶去打水。一次兩次,大家還覺得沒什麼,可是時間長了,大家就都有了想法。雖然,這是生活中再小不過的事情,但是卻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室友們都覺得小李一點不富有愛心,不懂得尊重別人,在別人幫助他的同時,他卻並沒有將別人的愛心和勞動放在心上。還有的同學認為,小李是不喜歡別人動他的私人物品,喜歡在這些生活細節上與人保持一定距離。因此,時間久了,再也沒有人願意在打水的時候一併拎上小李的暖水瓶了。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件小事,大家都習慣性地跟他保持一定距離。無論吃的、用的,大家都不分享他的,也不再和他分享。
其實,這本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情,同在一個寢室,互相幫助,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幫他人拎一壺水,真的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但是,就是因為這點芝麻小的事情,小李卻失去了整個室友的友情,也自然失去了大學生活的一些樂趣。
學會感謝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你的家人、朋友、同學,甚至競爭者,這不僅能表示出你的素養,更會為你贏得更多的朋友,讓人覺得你是一個隨和、善良、擁有愛心的人。
在大學裡,與同學相處,就更要注意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時常把“謝謝”掛在嘴上,時常向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你會發現“投之以桃”,真的會“報之以李”。心懷感恩之情,不僅能收穫朋友臉上的微笑,更能收穫真摯的友情。
要努力使感恩的心態成為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