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英國流行的哥特小說。而斯蒂芬-金更是把恐怖小說暢銷到世界各地。其實中國人對欣賞恐怖小說是有著非常久遠歷史的,太遠太近的都不說,《聊齋》中的故事提起來,應該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吧?本人小時候便是天天盼望著電影裡面多放一些有關狐仙、畫皮一類的鬼故事,其實看完後又害怕得晚上睡覺一定要鑽進大人們的被窩裡。
現在,恐怖小說暢銷,社會反響不一,“恐迷”們高興,但也聽說有人對此頗為擔憂,甚至頗有微詞。其實恐怖就是個自相矛盾的玩意,沒有好與不好,壞與不壞之爭。人們一方面不希望有針對自己的任何恐怖發生,一方面卻要專門製造恐怖來對付自己。因此,從需要這個層面上講,恐怖不是什麼病態,反倒像是一道門檻,沒有不行,門檻太高,恐怖太深了也不行。據說湖南某大學發生過這個兩個故事:一是有個女學生膽子挺大,經常一個人傍晚去嶽麓山上散步,有一天聽到同宿舍的同學講了個鬼故事後,就再也不敢一個人去了;而另一個故事是一個經常獨自走夜路膽子很大的女學生,一天她半夜失眠了,就起來到操場透風,結果被一對不滿干擾了他們幽會的戀人扮鬼嚇死了。可見恐怖讓人又怕又愛,也未必就不是件好事。
說到此,個人認為本來沒有恐怖的高下,對讀者產生意義的只是恐怖作品本身質量的高下。我相信那些旨在用血腥、暴力來吸引眼球的所謂恐怖作品從來都是打著旗號的一堆垃圾。現在,我需要提到一部優秀的本土化恐怖小說,那就是小瀧的《心塵》,2005年5月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是他“解剖教室系列”的第一部,全書總共12部。在此之前,我也讀過不少中外讀本的恐怖書籍,坦言其中會有一些讓我惡夢纏身,也有一些離奇得讓人費解,這些明顯都不是什麼好事。因此,為了閱讀這部本土的恐怖小說,我擔憂了整整的前半個夜晚,因為我非常害怕在單身時代的後半個夜晚,由於看這本書嚇破了膽,也怕虛空得傷了神。好在,書的封套上寫著:唯美、浪漫與驚悚、懸疑的完美結合!看來這不是一本完全關於恐怖的書,還有濃情與摯愛,還有欣然與感動。於是,我完全開啟書,將後半夜的恐怖繼續了下去。
還好,這是我喜歡的那種絕對引人入勝、充滿玄異色彩,卻又絲毫不血腥、不暴力的一部小說。厚厚的書,從夜晚讀到天亮,從驚悚讀到感動。我從來不提倡恐怖作品恐怖得毫無節制,懸疑得沒有絲毫根據。應該說,躺在被窩裡深夜讀小瀧的這本書,可能需要一點膽量和勇氣,身上也多多少少驚出了一些汗水,但都能夠被人放心接受。這是一個發生在醫科大學解剖教室裡的恐怖故事,也是一則青春校園裡的浪漫愛情讀本。過程充滿著一波三折的危機、驚恐、懸念,然而在細節上卻層層起伏跌宕,不乏柔和與細膩。而同時這還是一本純淨的恐怖小說,非常溫馴地揭示了發生在大學校園裡的這些人心中的愛、身上的善良和美。
有趣的是,小瀧對解剖教室發生的故事是從醫學、佛教兩重層面上來進行虛構的,嫻熟的筆法達到了讓人幾乎忘記了虛構的成份。小瀧醫科大學裡的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居士,熟知佛經要義,因而做到了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理有據,直讓人看得撲朔迷離。這就對了,恐怖不要太多,只要夠深這就夠了,懸疑不要太雜,只要夠味這也就夠了,把握不大不小、不多不少的恐怖是一種分寸,也是一種火候,把握起來應該很難,可喜的是《心塵》做到了,小瀧做到了……就是要讓你害怕,還愛不釋手;要讓你恐懼,還欲罷不能!
作者提示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金鋼般若波羅密經》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心塵 一
手起刀落,一道凌厲而優美的弧線從早春冷冽的空氣中劃過。
這是一個成熟的解剖技師才會有的動作。沒有絲毫的遲疑,更沒有恐懼。
因為,刀下只是一具屍體而已。死亡曾經造訪過它的主人,但在這間五十平米的標本製作間裡,死亡早已成為塵封已久的往事。
是慣例。每一具新鮮的屍體,都將進行全身消毒,並用百分之十的甲醛灌注滿它的血管與腔體,再存放於不見天日的屍池中用福爾馬林溶液固定標本半年以上。經過這些繁瑣的防腐程式,蛋白質即使暴露於空氣中,也不會分解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