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空不肯離去的烏雲,像一塊能把整個海水都吸收進去怎麼擰也擠不幹的大海綿,那雨忽大忽小說來就來真把人下得五臟六腑都要發黴長毛。
又像一床不知有多寬多重多厚的大棉被,三伏天裡把偌大一個世界捂蓋得嚴嚴實實,憋悶潮溼不亞於眼下時髦的“桑拿浴”。
偶爾,太陽賊似地扒開雲隙探頭探腦露個臉,便又縮到見不得人的地方去,陽光,簡直成了千金難求的奢侈品。
已是夜半,有時又突然會颳起一陣強勁的海風,讓渾身透溼的人們兩手抱緊了雙肩牙齒不停地打戰,身上那一片片麻麻點點的東西不知是白天熱出的痱子還是這會兒冷出的雞皮疙瘩。
在金門被全面封鎖的情況下,美國逼迫臺灣當局從金,馬撤軍,企圖搞“*”。
蔣介石不肯放棄兩島。
為擴大美蔣矛盾,粉碎美國製造“*”的陰謀,軍委決定對金門炮擊“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實行“絞索政策”。
國防部長彭德懷發表《告臺灣*》,宣佈“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對金門暫停炮擊7天。
13日,彭德懷又宣佈再停兩個星期,以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
美國軍艦再次為國民黨軍護航侵入金門海域,同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要於21日訪臺。
軍委決定提前恢復炮擊。
20日,福建前線部隊向金門實施第五次大規模炮擊。
較大規模的炮擊只進行了兩次,一次是11月3日,為反對美國政府的“戰爭邊緣政策”和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
另一次是1959年1月3日金門國民黨軍炮擊大陸沿海村莊,為懲罰國民黨軍,福建前線炮兵於7日對金門實施大規模炮擊,發射炮彈萬餘發。
炮擊金門是在複雜的國際背景下進行的。
以炮擊金門的特殊鬥爭形式,表明中國政府反對美國的侵略干涉政策和行動的態度,表明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堅定決心和捍衛“一箇中國”原則的鮮明立場。
透過這場尖銳複雜的鬥爭,摸清了“美蔣協防”臺灣的“底牌”,為制定,實施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和戰略策略,提供了依據。
二。
金門炮擊最激烈的時刻,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被派到金門督戰。
蔣介石對蔣經國說:“我最不放心金門,那個島離大陸太近,離臺灣卻很遠,我10萬將士人人抱定拼死一戰的決心,堅守5日,美國必會出兵助戰。
如3天都守不到,那就沒有人會來救它了。
你要常去金門,越有緊急情況越要去。
金門必須確保無虞,那裡的事情辦不好,你就不要回來。”
有人計算過,蔣經國一生共去了金門123次。
難怪郝柏村年卸任臺灣“行政院長”前,意味深長地重訪金門。
他對官兵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守著大擔,守著金門,就是保衛*的生存!”
當年,38歲的郝柏村是蔣軍中最年輕的將軍,其駐守的小金門承受了解放軍發射炮彈總數的近一半,有578人陣亡。
在一次前線視察的途中,郝柏村如廁小解完剛離開,一發炮彈便擊中廁所的左角,他差點被炸死。
解放軍炮轟金門,一炮炸死了三名臺高階將領,又一炮炸燬45噸重的美式大炮";巨無霸";。
臺當局十分驚恐,下令限期搞到解放軍蘇制大炮的資料,以尋求破解之法。
情急之下,臺情報部門綁架殺害了一名克格勃中校,讓一箇中俄混血廚師冒名頂替,遠走歐洲,展開了一場詭詐驚險的間諜戰。
被炮擊的餐廳位於太武山的翠谷之內,這一位置是由臺灣和美國眾多專家反覆測量選定的炮擊死角,他們認為此處不可能遭到常規炮彈的轟擊,難道解放軍裝備了什麼先進的秘密武器?
正當臺方對此疑惑未解之際,幾天之後,國民黨軍200毫米美製“巨無霸”大炮又被解放軍炸燬。
這起事件令臺軍更加震驚,因為當時臺灣費盡心機從美國購入的這種大炮重達45噸,整個炮身都配備了防彈鋼板,號稱“堅不可摧”。
美國當時向臺灣出售這種火炮時曾誇口,“除非敵方炮彈直接打到炮膛裡,否則這種大炮根本無法被摧毀。”
而在那場炮擊中,解放軍的炮彈恰好擊中了“巨無霸”的炮膛。
經過技術部門對解放軍炮彈彈片的鑑定,認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