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1944-1948我的戰爭 作者:千頃寒

裡去,我們還要打到東京去。”

我們到了印度就知道廖耀湘了,他是近視眼,背後大家都叫他廖瞎子。陸指導員跟我講,說廖瞎子什麼都好,就是逮到賭博就訓,他不打你不罵你就訓你。

我覺得這是對的,要是我逮到一個就關起來一個, 我一定比他管得嚴。廖耀湘是黃埔六期畢業,從黃埔出來到這時當到軍長的,同級裡面他是小老弟的小老弟,論資歷輪不到他。

原第五軍的師長裡,戴安瀾是黃埔三期,邱清泉是四期出來、德國軍事學院畢業,資格都比廖耀湘老,同級裡面他是最嫩的。一九三九年打崑崙關時才當副師長, 師長邱清泉負傷了,杜聿明讓他代理師長,他親自去前面觀測地形,從哪裡突破,怎麼突破敵人的防線,研究得很細,一發炮彈打過來炸在邊上差點沒把他打死,土埋了半截,但旁邊的特務連連長被炸死了。

廖耀湘對戰場比較能摸底,很務實,能夠實地體驗觀測瞭解分析,一個指揮官需要做到這點,稀裡糊塗衝啊殺啊這樣的軍官是沒發展的,早晚要完蛋。崑崙關這一戰廖耀湘是頭等功,是他領著二十二師衝上去,消滅日軍一個旅團,戰後升了師長,第二次遠征再立功又升軍長。

指導員陸志民說,第一次遠征時,我們就是帶著崑崙關戰鬥勝利之後的這種豪情、這種威武,踏上了遠征的路程。

第四節 我們少年兵(5)

編者注:克復崑崙關,廖耀湘一戰揚名,著名劇作家田漢專門採訪他,稱其為抗戰中的狄青。

廖耀湘第一次遠征是很慘的,能挺過來不容易,當時第五

軍軍長杜聿明奉蔣介石之命,讓戴安瀾領二○○師攻佔同古後

死守,要和同古共存亡。

英軍跑了以後,日軍三個師團十萬多人全部上來,準備把同古拿掉。戴安瀾向杜聿明報告,杜聿明告訴廖耀湘,同古守不住,不要了,英國人跑光了,讓我們守,日軍三個師團四面八方已經圍上來了,戴安瀾一個師就剩六千人,怎麼守啊?我們也撤,你趕快增援,接應二○○師讓他們突圍出來。

廖耀湘率領二十二師奉命增援同古,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 日軍佈置了一層層的封鎖線,打了一層又一層,等到戴安瀾打出來,廖耀湘的部隊已經打得稀里嘩啦,封鎖線太多了,最後只好往野人山跑。二十二師能跑出來,也不容易,為什麼跑到印度而沒有回國?因為回不去了!

戴安瀾要是不往國內撤就犧牲不了,日本人的封鎖線一層又一層,最後中了埋伏,戴安瀾負傷,途中就死了,士兵也傷亡很多,二○○師是很好的一個師,杜聿明很捨不得。

廖耀湘領著二十二師進野人山往印度撤,孫立人也進了野人山,結果衝上野人山的二十二師和三十八師這兩個師都得救了,撤往中國的很多部隊就被殲滅了。

當年杜聿明領著第五軍、第六軍、六十六軍三個軍出來, 最後跑到印度的時候就剩廖耀湘和孫立人領著兩個師的殘餘, 太慘了,連廖耀湘也是砍野芭蕉樹喝流出來的汁過來的。有些士兵不知道厲害,走不動了倒下想歇會,那就死了,你倒下了, 螻蟻、螞蟥就來了,有吸血的,還有吃肉的,很快把你吃光, 很厲害。

沒有水喝、沒飯吃,攙著走,難啊,沒有點兒決心,生存上沒有目標那就很難堅持。

密*戰事的發展並不順利,密*是緬北重鎮, 有鐵路和飛機場,距離中國比較近。

總指揮史迪威佈置三十師、五十師、十四師接近五萬人攻打密*,打了三個月沒打下來,我們都被分配到連隊了戰事還沒結束,直到九月份才拿下來,士兵傷亡老了。二次遠征,團長陣亡的幾乎沒有,但就在這裡,一個團長犧牲了,營長犧牲好幾個,這都是不容易發生的。一個營七百多人,一個團有三千多人,團長都陣亡了,說明戰鬥激烈到什麼程度?起碼團部跟敵人都在打近戰,連炊事員、傳令兵都得上,要不團長怎麼會死?

史迪威很欣賞中國軍隊,他說如果裝備、供給及時, 中國軍隊是無敵的。我們的官兵很淳樸,都是吃苦出來的,能熬到連、排長的什麼苦沒吃過?所以不怕苦,英、美軍隊吃不了的苦,我們都不在話下,說中國軍隊不堪一擊那是不對的。史迪威對中國軍隊的評價是非常能打, 事實證明也是這樣。

三個師打了這麼長時間都拿不下來,史迪威就急了。

編者注:密*戰役,是以奇襲開始,以消史耗戰結束的一次城市進攻作戰,佔絕對優勢的中美混合支隊歷時近百天,以傷亡六千餘人的代價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