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管理之道 作者:青詞

有心,我們確實可以栽種和養育這棵管理之樹!

席酉民

2008年5月

於西安交通大學

。←蟲←工←橋書←吧←

第3節:領導與管理(1)

領導與管理

“大家”的功力

事業做得好的人常被稱作“大家”,如柳傳志、張瑞敏就可稱為管理的“大家”。大凡“大家”,首先是事業取得巨大成功;其次,觀察其自身,往往都是不僅能領導好自己而且能領到好別人的人。

我們經常講“大家”風範,基本上是說“大家”給人們留下的值得尊重的個人行為特質,例如睿智、功高而平易近人、平實而不賣弄等等。除了這些表象,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們怎麼成就了這一番事業?怎樣形成了這些令人尊重和景仰的行為品格?也就是他們的功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總結一個企業、一個人為什麼成功很難,因為成功本身源於太多的因素,有外部的機會、貴人相助等等,還有主觀的很多因素,如自身素質、能力、當時的運氣等等。如果總結出來,大都與當時的情況不完全相同,所以經常被人說成“事後諸葛亮”。但當把很多成功者放到一起看時,我們也不難抓住他們的共性。儘管關於領導或天才的研究,列出的共性多如牛毛,但在我心目中可歸結為普通的幾點,下面分析的就是我觀察和總結到的、許多“大家”取得成功自身具備的基本功力:能正確處理複雜環境和問題、正確對待別人、清醒對待自己。至此,有人可能會發笑,這三點似乎每個人都會,其實不然。“大家”也是普通人,只是把每個人都會的東西做得更好更到位而已!換句話說,做“大家”雖然很難,但每個人都有機會!

首先,我們處在一個複雜快變的時代,這個時代管理的最大挑戰是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問題的複雜性,因此應對不確定環境和複雜問題,已是這個時代的主題。不確定性環境下常因因果鏈不明和高度不確定性,管理的應對之策逐步從外部環境分析轉向內部能力提升,如打造核心能力、提升競爭力等,試圖以不斷增強的能力來能動應變、相機行事。然而,這一切的基礎,是領導人對環境的敏銳和對複雜問題的透視,以至於能隨時抓住不確定環境和複雜問題的重心,或者說,不確定環境下應變中或相機行事時總能踩準點、牽住牛鼻子,用術語說就是領導人善於主題思維!更通俗地說,就是首先保證方向路線是對的!這是“大家”最重要的特徵之一。而這種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領導者個人對關鍵問題或要害的敏銳和洞察,當然很多成功者不僅自己敏銳,而且善於調動自己團隊和周圍各方人才,透過互動不僅抓住主題,而且讓大家理解之,從而同心協力實現之。而且抓住主題是第一步,還要有實現主題的能力和資源,所以整合資源、團結所需人才也是成為“大家”必備的基礎。

其次是正確對待別人,包括下屬和周圍的人。越是“大家”越是知道自身能力的有限,知道成就一番事業需要更多人的支援與合作,需要集中大家的聰明才智和知識。因此,他們往往不是證明自己偉大或以領導自居,而是尊重每個人,給需要合作的人創造空間、搭建平臺、爭取條件,讓他們自我實現,證明各自的成功和偉大。而“大家”自己在這種與同事的共同奮鬥中不斷提供服務、整合知識、總結提高,必要時可能提供一些指點和討論。每一個人的力量都不足為奇,但經由“大家”的組織提升嬗變成為神奇和偉大!

最後是清醒對待自我。大凡成為“大家”者,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是普通人士,只是勤奮一些和多思一些,也恰恰由於他們的成功人格和個人魅力,使他或她有更多機會了解實際、獲取不同人之看法和智慧,加上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當然還有智慧的放大,自然而然地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們的謙遜、甚至謙卑反倒更襯托出其偉大!

看“大家”的成就,令人仰止;但看“大家”成功過程,大都平實無華;而看其成功所需功力,也非常普通!所以“大家”是普通人,只是其做事不“普通”,我們普通大眾,都有成為“大家”的基礎,就看我們怎麼做事了!

以大師之道學管理

2005年11月11日,96歲高齡的管理大師靜靜地走了,但他留給人類的管理思想和智慧思考還活著!您手中這本沉甸甸的《管理:使命、責任、實務》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這個知識爆炸和更新劇烈的時代,該書雖已經三十多歲了,但這本第一次系統闡述管理的、帶有手冊特點的著作仍然充滿了活力,例如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