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風騷一時。
解放前,鎮上就有了一座新式小學,提倡洋學。然而,作為傳統的教育模式——私塾,依然很多,成半壁江山之勢。最有名的要數鹿鳴書院。鹿鳴書院是本鎮名宿牛伯文建立的,在江南一帶頗有威望。
李傑奉命籌建中學,一切都沒有頭緒。他決定先去找小學校長劉思嘉,讓談談他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在鎮南門的一座城隍廟內,濃廕庇日。李傑踏進小學,就聽見了琅琅的書聲。由於戰亂,學校字春節以來沒有開學。前幾天才把學生召回學校,據說,今年暑假不放學了,要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李傑走進辦公室。辦公室裡亂成了一團,幾位老師正忙著把剛送來的教科書分類理開——解放了,時代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的教科書自然不再適用。學校的當務之急就是撤換教科書,培訓老師,扭轉觀念。不然的話,毀了下一代,事可就大了。
“請問,哪一位是劉校長?”
李傑咳了一聲問道。
“我就是。”
劉思嘉抬起頭來。他大約三十來歲的年紀,戴一付眼鏡,臉色白白淨淨的,佈滿了汗水。他畢業於上海某師範大學。解放前,抱著教育救國的夢想,來到這座小鎮,創辦了這座小學,一直任教到今。他為人和藹可親,知識淵博,深得廣大師生的愛戴。
“你好,我是李傑。”李傑伸出手去,“我來找你商量籌辦中學的事情。”
劉思嘉站起來,緊急地握住他的手:“太好了,李傑同志。鎮裡已經給了我通知,本以為你明天會來,沒想到你現在就來了。”
“我心裡急呀,一刻也不敢耽誤。我們國家打了這麼多年仗,什麼都完了。教育是最基礎的事情,一定要狠抓猛抓,我們的國家才會有希望才會有前途。”
“這話太對太精闢了。”劉思嘉像是找到了知音,非常興奮,“沒有知識沒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