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偏東,風力三點三級,所有炮手聽令,注意炮擊模擬拋物線,當與白色十字重合了,就按下準備按鈕!”
第1226章 轟他娘!
在這個時代,炮擊是很考個人經驗的技術活。
也就原料多得花不完,炮彈造得比麵包還多的鐵爐堡養得起一群炮手。
鐵爐堡聽最多的莫過於以下對話:
“今晚約炮嗎?”
“約!往死里約!”
於是,往往就是兩組矮人坦克車組成員先喝了幾斤酒,然後半夜三更不睡覺,跑去用大炮打野狼逮兔子,把整個丹莫羅搞得雞飛狗跳。
嗯,說約炮就約炮,沒毛病!
別說杜克穿越前,矮人還是用著無膛線的粗鐵大炮,就算是杜克引入了射擊諸元和膛線等理念後,炮擊的命中率依然感人至深。
沒辦法,在沒有電腦之前,地球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裡的經典海戰裡,除了拉近距離打不會動的死靶,否則命中率就沒超過10%的,能有5%以上的命中率就已經叫神炮手了。
再怎麼準,也必須先大概蒙兩炮,然後慢慢校準,憑經驗判斷敵我的位置、方向與航速再估算好提前量,最後開炮。
至於能打多準,真是天知道了。
畢竟在三千米這距離上,哪怕是百米長的大型物體,肉眼看上去也不會比手指蓋大。
杜克的一系列‘發明’,顛覆了這一切。
首先他給每一門炮的前上方配上了一臺高倍望遠鏡。
然後望遠鏡裡的畫面直接放大到炮門上方的32寸魔法映象顯示器上。
最後就是宛如玩遊戲一樣,在顯示器上標出一條虛線那是定下射擊諸元之後模擬出來的炮彈弧線。只要把炮管調整到跟虛線重合,那麼基本上都會命中。
當杜克這個發明問世之後,又一次改變了整個戰爭。
並不是老炮手不行了,在新系統輔助下,他們打得更準更狠,而是合格炮手的標準被輕易降低。
新炮手只需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就能在兩千米外對五十米直徑的固定標靶輕易打出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