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雷峰塔 敢為佳人捨命否
第五十章雷峰塔敢為佳人捨命否
雷峰塔建於南屏山的支脈夕照山上,因古時有雷姓人家居於此,故稱雷峰,雷峰塔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雷峰塔與淨慈寺一樣,都是由五代時的吳越王錢弘俶所建。淨慈寺建於前,雷峰塔建於後,雷峰塔建成只一年後,吳越便滅國了。
據說,錢弘俶是為慶祝他寵愛的一位妃子黃妃得子而建,因此塔落成後,初名“黃妃塔”或“皇妃塔”,又因位於西關外,為磚石所造,又稱作“西關磚塔”。後來吳越滅國,人們便漸以地名之,稱為“雷峰塔”。建塔的原因還有說是錢弘俶為祈求吳越國泰民安所建,但建成一年就遭滅國,實在有點兒諷刺。不過近年又考究出錢弘俶建塔的真正原因,是為了供奉後來雷峰塔倒塌,地宮顯露後從中起出來的如來佛祖的佛螺簮發舍利。
錢弘俶此人國王做得不怎麼樣,但卻畢生崇信佛教,他為吳越國王時,在境內廣種福田,建造佛塔、寺廟無數,著名的六和塔也是這位吳越王所建造。在風雨飄搖的五代亂世,他不思治國強國,卻是總為信佛之事而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不過,這位亡國君主卻在佛教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五代末葉佛教衰頹時代的大護法。他即位後,奉天台德韶為國師,執弟子禮。又從永明道潛受菩薩戒,自號慈化定慧禪師。他欲學天竺阿育王造塔,乃以銅鑄八萬四千小寶塔,中納寶篋印心咒,廣行頒施,總計十年完成,這些小寶塔甚至遠傳至日本。他還為復興天台宗,遣使赴日本、高麗等地,求取天台宗典、論疏,致令天台教觀盛然而起。
“……這就是立場與出發點的不同,從佛門來看,錢弘俶自然是為他們做了好事,大力推廣佛教,又建了許多寺廟、佛塔,這個佛門的大護法當之無愧;可從吳越國的百姓與臣子來看,錢弘俶就不算一位好的君主了;從做帝王上來說,他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站在雷峰之上,仰望著高聳的雷峰塔,方慕南又向白羽裳大發著自己的評論,很有些指點江山、縱論千古的氣概,連身上本來的懶散氣都有些消散了。他稍頓舒了口氣,轉頭伸手遙指向對面西湖北岸寶石山上的保俶塔,道:“那座保俶塔,據說是錢弘俶當朝時深得民心,百姓慮其不永,築塔於寶石山上以保之,塔名因此而得,故稱保俶。這個說法,我卻是不信的。其實這座塔的始建年月一直並無定論,還有說是建於吳越太祖錢鏐時期的,那可就跟錢弘俶沒什麼關係了。”
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南山的雷峰塔與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納,保俶如美人”之稱。不過那是指古時的雷峰塔,而非眼下這座。
雷峰塔在明朝嘉靖年間,曾遭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縱火焚燒。災後的雷峰塔僅剩磚砌的赭色塔心,通體赤紅,一派蒼涼、凝重風貌。“雷峰如老納”便是指這遭過災劫後的雷峰塔,乃明末杭州名士聞啟祥的評語,謂“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
此後到清朝時期,雷峰塔一直以裸露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以及與《白蛇傳》故事的關係,而成為西湖十景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連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來遊覽和品題,雷峰夕照名播遐邇。
清雍正年間成書的《西湖志》讚美雷峰夕照的景色曰:“孤塔巋然獨存,磚皆赤色,藤蘿牽引,蒼翠可愛,日光西照,亭臺金碧,與山光倒映,如金鏡初開,火珠將附。雖赤城枉霞不是過也。”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民間盛傳雷峰塔磚具有辟邪、宜男、利蠶之效,因而屢屢遭到盜挖,塔基削弱。當局為保證古塔景觀,曾築牆護塔,但盜磚者仍屢禁不絕。民國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雷峰塔終因塔磚盜挖過多,又年久失修,加以塔址附近汪莊造屋打樁引起的巨大震動而轟然倒坍,部分塔磚中秘藏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面世,但“雷峰夕照”的勝景卻從此名存實亡。
現在的這座雷峰塔,是兩千年開始修建的,至零二年十月方才建成。修建之初,曾對倒塌廢墟進行清理,併發掘了地宮。地宮的入口就位於塔心部位,距地面約一丈,入口用一塊一千五百斤的巨石密封。地宮中出土了鐵舍利函(內有裝置佛螺髻發的金塗塔一座)、龍蓮座釋迦牟尼鎏金銅佛像、銅鏡、玉人等六十千珍貴文物和數千枚“開元通寶”古錢幣。
雷峰新塔建在舊塔的遺址之上,保留了舊塔被燒燬之前的樓閣式結構,完全採用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同時,對雷峰塔遺址保護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