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小說:長風 作者:這就是結局

很少,第二批是東北講武堂出身的幹部,第二營就是這批人的天下,在其它各營也頗有勢力,只有柳鏡曉的騎兵營是外人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第三批人則是柳鏡曉帶到關外的八十多名朱雀軍校學生,在定邊軍頗受重用,多任連排級幹部。

當然定邊軍中人數最多的還是新徵召的關內新兵,不過這些新兵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基本上,連排長屬於哪一派,他們就屬於哪一派勢力。

柳鏡曉的這個小團體頗有勢力,各營各連都吃得開。王烈如果要外放做主官,如果能得到柳鏡曉這幫人的支援,事情也基本成了一半,所以王烈特意把話挑明向柳鏡曉講。

不過柳鏡曉也好一陣納悶,按道理副官長這個職務,級別應當比連長要高多了,和營長差不多。如果外放的話也應當是個有實權的營長,怎麼也不可能是個連長。

可納悶歸納悶,柳鏡曉在嘴上還是客氣客氣:“王老哥,您要去哪個營?我也好叫校友多多照應。我一進定邊軍就聽聞您的大名,當年您在漠北打得柔然人抱頭鼠竄,我可是非常佩服啊!”

一聽這話,王烈樂開懷了:“好漢不提當年勇啊……那事情還唸叨幹什麼啊……”

“可是憑您老的資歷,到哪個營長都應當是營長,怎麼可能要做個連長?”

王烈也瞧出柳鏡曉的不解,他說道:“你是不知道啊,我們司令部已經三個多月沒發餉了,現在李參謀也想出來帶帶兵!”

柳鏡曉沒想到司令部的經濟也困頓到如此境界,轉頭朝李濤道:“李大哥,這事當真?真要下營,就來騎兵營吧,雖然我走了,可說的話可還有幾個人聽!”

李濤也帶著一肚埋怨道:“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我這個作戰參謀能有什麼混頭!還不如趁現在年輕,出來搏一搏!”

王烈道:“也真不搞清啊……定邊軍的經費怎麼會這麼困難!”

柳鏡曉應道:“是啊,按理說,象我們這種部隊中央會有補助,東北九省又不窮,怎麼可能困頓到這種情況!”

一拍腦袋,柳鏡曉自言自語道:“難道是司令部有人……?”

王烈直搖頭道:“這不可能,司令部的經費都是我和師長親自具領的,每個月只有一萬元,怎麼夠用啊!”

王烈稱定邊軍司令官王善誠為師長是有原因,共和建立以來,就一直以師作為戰略單位,所謂的“軍”只是臨時指揮機構,一般下轄兩到三師,在戰時臨時建立,戰後又立即撤銷。

雖然歷史上曾有出現常設的軍級單位,比方說共和十年間做為戰略預備隊存在的“拱衛軍”,還有歷史上屢設屢廢的“禁衛軍”,但存在時間都不長久,只有師級單位才是共和軍的主幹力量。

“軍”級單位沒有人事權和經理權,大多數時候也沒有直屬部隊,只有一個司令部和下轄的各師旅單位,更要命的各師旅的經費也不同軍發生結算關係。

一個精銳師的師長一年下來過手的經常費大約在一百四五十萬元,戰爭期間可能更多,而軍級單位的辦公經費一年下來只有三四萬元,所以“軍”長並不是令人羨慕的職務

很多時間,軍長一般都由下屬的某個師長兼任,不過也由於是戰時臨時指揮機構,很多“軍”可能今天有四個師,明天就被調走三個師,只剩下一個師,而最極端的情況就是這個只有一個加強團規模的定邊軍。

有史最大的“軍”級單位是共和三十年間,南方各省進行“北伐”時所組織“粵桂湘滇閩大聯軍第一軍”,該軍轄有七個步兵師又五個混成旅,外配屬了七個特種兵團,足足十三萬之眾。

不過這個“共和史上最大的軍”遇上“共和史上最強的將軍”木鐵俠,一戰下來,這個“最大的軍”雖然沒有立即灰飛煙沒,但在木鐵俠的三個師攻擊下,這個軍居然全線崩潰,一路向南方敗逃,成就了木鐵俠的一世威名。

所以定邊軍雖然有軍的名義,但它的最高指揮官王善誠,他更喜歡部下稱呼他為“師長”。

第二卷 第十四章 四大艦隊

王烈又道:“所以還是你這個騎兵營本錢厚!”

柳鏡曉答道:“不過其它幾個營也不錯!聽說現在第三營的日子就不錯,你說是不是,李參謀?”

李濤道:“是啊,他們營長很善於打理錢財,不過人比人氣死人的,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沒生在海軍!”

王烈是個痛快的漢子,一聽這話,直揺頭道:“海軍,你看看第五艦隊!待遇能比咱們好上幾分?”

往嘴裡夾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