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血與火的磨鍊,新生的共和國最終出現在華夏的大地之上。這時候,柔然的王爺們紛紛解除了他們個人對前金王朝的效忠,在北方強鄰的支援下,建立獨立的政權。
為了平息這場叛亂,共和八年,一位名為徐定錚的將領,僅率一旅之眾出塞定邊,取得最輝煌的戰果,根據記載,柔然王爺們爭先恐後地跑到他的跟前,跪下親吻他的腳,高歌自己對於共和國的忠誠,以求得他的寬恕。
但僅僅十餘年之後,時局的變化令柔然王爺們又重新舉起叛旗,而共和國駐守漠北的兩位旅長相互敵視,對於優勢的敵軍,一位主張撤退,一位主張堅守待援,埋下了戰敗的因子。
當全軍覆沒的戰報飛報京城的時候,庫倫城內外已多了幾千具皚皚白骨,曾經在共和歷史創造過無數輝煌歷史的第十二師走到了他的盡頭。
經過直奉內戰和徵新羅之敗的共和國元氣大傷,無力討伐漠北的叛騎,柔然人的叛騎不斷南下,攻陷了許多旗盟。
這時候,一支臨時組成的騎兵部隊被派去平定叛亂,在幾次戰鬥挫敗了叛騎的進攻,守住了綏遠特別區,但巨大的傷亡令他們無力向北進攻,其後數十年這支騎兵一直護衛著北京的門戶。
其後數十年,雙方重複著同樣的故事,每當水草豐美的季節,北方的叛騎紛紛南下,進行新一輪的劫掠,綏遠鐵騎則在草原上追逐著敵軍的蹤跡,步兵則在城鎮中堅守,直到敵軍的敗退。
第二卷 第二章 烈酒淡水
共和八十五年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綏遠騎一旅在戰鬥嚴重失利,損失近半的戰馬和人員,步兵也傷亡被俘近三千人,接連丟掉了七座城鎮,堪稱對柔然戰爭中的一場空前大敗。雖然戰馬和兵員可以迅速補充,但富有作戰經驗的官兵是無法補充的。
戰敗的原因除了指揮官的失誤外,主要是柔然叛軍得到北方強國的援助,大量裝備的新式騎槍和新銳步兵炮大大加強敵軍的戰力。其時統治熱綏察三省的是以東北三省為根據地的奉軍,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被迫派出了一支臨時徵調失意軍官和志願人員組成的“定邊軍”,柳鏡曉正是這支部隊中的一員。
雖然年紀輕輕,但考慮到他本人已經是一名合格的軍官,作戰經驗甚至比一些三十歲以上的老兵還要豐富的事實,又是朱雀軍校的高才畢業生,同時他還帶來了數十位合格軍官,令極度缺乏軍事人才的定邊軍看到一絲勝利的希望,所以柳鏡曉被提拔到營長的位置上。
但所謂“定邊軍”的,雖然名為一軍,其實際兵力少得可憐,官兵們自我諷刺說:“定邊大軍,四代獨傳”,因為定邊軍只轄一個熱察暫編第一師,熱察暫編第一師只轄一個第一旅,第一旅還不下轄團,只轄了一個作戰支隊,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騎兵營,一個炮兵連,兩個輜重連,一個通訊連,一個搜尋連,充其量不過是個加強團。
而柳鏡曉所統率的這個騎兵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名不符實,全營只有一個四十騎不到的騎兵連,其餘兩個連都是完全由徒步步兵組成的純正步兵連。全營的馱馬、馱騾、挽馬、戰馬再加上預備馬,亦不過六十之數。
比起來編制的名不符實,經濟上的困頓更有理由讓軍官們心灰意冷。全軍的經常費每月只有一萬元,這隻能勉強供官兵們填肚子,所有的烤火費、津貼、馬掌費……一概欠缺,全軍逃亡率居高不下,兵進熱河後的第一月,全軍已經逃亡了二百多人。
而柳鏡曉這個營的問題更大,雖然騾馬的絕對數量不多,但騾馬顯然比人更能吃,半個月下來,向柳鏡曉要債的大小老闆已經圍了一大堆。
一匹軍馬再怎麼省,一天五斤草三斤料是要的,粗粗一算,每匹馬每天就要吃掉大洋二角五分。除此之外,每個月韁掌費要四塊大洋,藥費要兩塊半大洋,加上其它的零碎零碎開支,一匹馬居然一個月平均吃掉二十塊大洋。
無可奈何之下,柳鏡曉主動請戰,帶著這支新丁組成的部隊北上新安嶺,一路朝錫林郭勒攻擊前進。
還好這個營的幹部基本都是柳鏡曉從朱雀軍校帶出來的校友,指揮上並不成問題,幾次交戰下來,初次上陣的新丁已經能熟練地開槍射擊了,官兵間的感情也日益變得深厚。
柳鏡曉帶著這個營一路掃蕩,接連消滅了幾支出來打秋風的叛軍小部隊,傷亡很小,收穫卻相當不錯,官兵終於拿到了部分烤火費和馬掌費,這一來他在部隊的威望逐步提升。
只是經費的來源始終只能是來源於灰色途徑,透過出售繳獲違禁品,官兵甚至第一次喝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