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民軍的肉中刺了,只是襲攏廈門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當然上報給莫敵的電報上是說:“蕭賊氣焰極熾,我軍雖屢次失敗,但士氣不落……勢與蕭賊決戰到死!”
這支桂軍第一次襲擾廈門,和出擊的福建保安第一旅第一團不期與遇,雙方打成對峙之後,蕭迪吉調上炮兵一陣歡轟,桂軍立足不住,連忙向後撤退,待蕭迪吉擊敗斷後的兩支民軍後,已是成功轉進,追之不及。
只是這一役蕭迪吉的部隊損失不小,按他自己的說法:“雖斃傷敵軍六七百人,我軍亦傷亡二百餘人……於一日之內傷亡之多,誠為保安第一旅編成來所首見……”戰後第一旅也只能退回廈門休整。
由於人員不足,正在醫院養病的鄧肯也被再次編入了部隊,由於身體太弱,上級特別照顧他,不再編入肉搏戰部隊,將他編入了鐵肩隊,只需要肩挑兩百四十多斤的擔子而已,正象上級說的:“這次讓你輕鬆輕鬆”。
蕭迪吉的保安旅是兩團制的部隊,自從民軍襲擾廈門後,他把第一旅的其餘部隊也調來了,現在他的如意算盤是一團駐守廈門,另一團配屬特種兵出擊,掃平閩南匪患。
這一戰卻打破了他的美夢,蕭迪吉自然明白他的對手是什麼人,莫敵居然和我敵對,想攻佔廈門,哼!我也不是好惹的,當即把保安第二旅從臺灣運回。
這個行動在莫敵眼裡就是蕭迪吉準備出分水關橫掃兩廣的前奏,他當即在廣東和福建的部隊佈置部隊,第一線是收編的殘兵敗將六七千人,後面則是自己的嫡系部隊二十四營。
在蕭迪吉眼裡,這個舉動也非常容易理解,現在莫敵是這些福建土匪打頭陣,中間夾雜一些廣東方面的部隊,第二波是廣東收編的各省殘軍,最後面則是粵軍的精銳部隊!好毒啊!莫敵你這個老東西,你不仁莫怪我不義,他當即以第一旅主力駐守廈門,率領新到的第二旅部隊出擊,準備橫掃民軍各部。
現在他對保安旅使用可以說得心應手,按他的話就是“凡十三役,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堪稱勁旅”,雖然打來打去沒把民軍消滅乾淨,民軍還是源源不斷地襲擾廈門,可他可以驕傲地說他的部隊沒有打過任何敗仗,沒有失利過一次,不過幸運的鄧肯同志,這次又再次進行了轉職,這次他的職務既無風險,報酬又高,現在他是工兵營負責排除地雷的一名列兵。
莫敵給民軍弄了一些新式地雷,所以排雷的風險稍稍高了一些,據說鄧肯所在的排雷隊只有十死九傷(排雷隊總數十九人),所以鄧肯就不領軍餉了,乾脆就聽從保險公司推銷小姐的意見,從蕭迪吉辦的保險公司買了一份人壽保險。
可惜可惜啊!鄧肯的運氣太好了,被地雷炸了三次,每次只是重傷在醫院呆上半個月,然後因為排雷隊人員不足,就被醫院裡給拉出來了,至於保險嗎?實在很對不起,保險公司的漂亮小姐很抱歉地說道:“鄧先生,這是人壽保險啊……先生,想要買意外傷害險嗎?我們公司的保險有六大優點,七大優惠,我給你詳細說明一下……”
聽清楚了鉅額的回報之外,鄧肯點點頭,當即簽下合同,沒看到背面的免責啟示:因為以下原因,本公司可以有權利不予償付保險金:……戰爭……
不過蕭迪吉在閩南的軍事壓力,得到北方的一片叫好之聲,段鐵民當即把送給柳鏡曉的兩句詩再贈給蕭迪吉:“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正因為擔心蕭迪吉發動,所以莫敵才有藉口只派了十六營的兵力援湘,首先就把兩支滇軍派出來援湘,反正是別人的本錢,至於在後面四個營的粵軍,那不是參戰軍,那是督戰軍。
可數量雖然不多,卻令湘軍士氣大振,既然有了第一批的援湘軍,就肯定有第二批、第三批的援湘軍了,西南一體,還是兩廣靠得住啊!
一月十八日,準備回長沙過年的北軍和南軍遭遇,雙方發生激戰,柳鏡曉對這次戰事非常關注,前線的戰事關係他的態度問題,而他的態度問題又關係著他的前途問題。
可是從湖南方面發出來的電報說:“我軍勇不可擋,以一敵百,北軍節節潰逃,現在我軍已一路緊追,長沙指日可下!”
至於長沙方面,又是另一種調調了:“匪軍士氣低落,傅督身先士卒,我軍士氣如虹,屢屢擊破匪軍陣地,現正追擊之中……”
不過熊科長在長沙的情報員報告說北軍從前線運回的傷員甚多,長沙的醫院已經收容不下,而衡陽方面也有同樣的訊息傳來,柳鏡曉就完全搞不清戰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烈風人是最喜歡煽風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