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由市場形成的“自然最低工資”相當於中國勞動者的工資時,資本才無法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中國低端出口產業勞動者的工資才會穩定或上升。全世界的充分就業幾乎永遠不可能發生。也就是說,全球化體制使中國勞動者面臨沒有止境的工資和收入壓力。在這種邁向底部的競爭中,出口導向越發達,世界市場的競爭越激烈,勞動者的工資壓力越大,收入越低。。 最好的txt下載網
危機、選擇和出路(10)
全球化所推動這種向底部的競爭,使原始資本主義的“鐵的工資定律”在21世紀重新上演。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中,勞動者不僅不能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反而是經濟增長的受害者。在這種情況下,本來應該由政府保護勞動者的利益,保護最低工資水平。但是,新自由主義者卻強調,工資作為生產要素的價格,必須由市場決定。所謂市場決定,在這種向底部競爭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使中國勞動者的工資在國際競爭中由世界上最低工資水平決定,實際上就是要勞動者為出口導向戰略買單。
新自由主義對世界市場的無知和對勞動者的歧視不言而喻。
這種向底部的競爭不僅導致發展中國家出口利潤下降(加劇了剝削),而且惡化了發展中國家的關係。發展中國家為了爭奪發達國家開放的低端市場,而面臨博弈論裡面的所謂“囚犯難題”。在這種競爭中,幾乎每個發展中國家都知道,低工資是發達國家剝削髮展中國家的一種方式。但是,每個發展中國家都擔心,假如只有她不維持低工資政策,在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競爭的過程中,她會大量失去發展中國家的低端市場,出口導向戰略將面臨困境,經濟增長將會放慢,失業就會增加。在這種難題面前,最後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會選擇低工資政策,結果導致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貧窮。如果說,前全球化時代是發展中國家為了共同利益聯合奮鬥的時代,那麼全球化時代就是發展中國家被分而治之彼此競爭的時代,共同面向貧窮的時代。破解這種共同貧窮的關鍵,是改造全球化。在羅馬帝國為奴隸們準備的競技場裡,結局是競技者的共同毀滅。那是一種面向共同毀滅的競爭。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像不像羅馬的國度競技場?
要解決收入分配不公這種危害中國崛起的隱患,必須將國民儲備用於內向發展,必須用國民儲備創造大量的新的工作崗位,必須提高工人工資,必須大量推動內向發展,必須去出口導向。
以上是從貧富懸殊的角度看。
從世界經濟的現實來看,中國也應當去出口導向。長期以來,出口尤其是對美出口,實際上是拉動中國GDP的主要引擎之一。現在,即使中國幫助美國反危機成功,這支引擎已經疲軟無力,救不了中國經濟。雨過天晴,並不是豔陽天。中國希望透過美國反危機成功,幫助自己恢復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很難逃出失望的陰影。
要在出口導向的戰略下解決中國經濟過剩的問題,恢復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是一種向不可能的挑戰。這種戰略越成功,內需越萎縮,生產越過剩。在結構不調整的情況下,出口的疲軟,將使中國經濟同樣進入一個新的“正常增長”時期,一個遠遠低於過去的增長時期。中國反危機的出路,必須以發展戰略的調整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為中心。而調整的核心,是去出口導向和培養內向發展的生長點。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危機、選擇和出路(11)
中國必須調整出口導向戰略,將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內向和內需發展上,放在調整出口導向的經濟結構上。將反危機和發展戰略調整結合起來,是中國經濟徹底走出危機的需要。結構調整和去出口導向是中國恢復長期高速增長的唯一出路。
中國目前的反危機舉措沒有體現這種思路。反危機的著力點放在刺激短期需求而不是結構調整上。依然把中國經濟發展和走出危機的希望放在世界出口市場的強勁復甦上;依然放在外向發展或虛擬增長上面。大量的資產繼續不斷地投向海外,沒有過緊日子的打算,沒有下力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沒有體現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最佳化內需經濟結構的思路。出口導向戰略慣性依然可見。
目前反危機在刺激短期需求上是相當成功的。4萬億元振興計劃、10多萬億元的新增貸款,有利托起了短期需求,使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一枝獨秀。中國2009年,甚至2010年,極有可能實現7% ̄8%的增長目標。
我們也應當看到,這種反危機思路隱含危機:這種刺激短期總需求的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