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的仙人、修士與奇特的生命和種族在他身邊飛過,但他們卻無法察覺到他。
他走過了九州,走過了八荒,走過了銀河,走過了星海,走過了無數的興起與衰亡、更迭與交替。看到了一切冥冥事物中存在與交織的因與果,生與死,真與假,陰與陽,正與反,善與惡,時與空,變與不變,短暫與永恆,圓滿與缺憾……
但是慢慢的,他卻停下了。他畢竟還只是凡人一個,並無修士那般堅定地追尋道心的目標。在一步一步間,更是看遍了世代的滄桑無常。尤其最近這些日子來的經歷更讓他覺得如夢一般,由此而生茫然。
“我這是在哪裡!我究竟為什麼在這裡?”他不斷的這樣喃喃低語的問著自己,越想就越感到心緒混亂,彷彿陷入了一種不可自拔的狀態。
“嗯,心魔?果然,讓這小子走還是太勉強了。不過換成大多修士來此,恐怕也走不了這麼遠的距離。這小子可以走至此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恐怕和他原本的心性、經歷,還有這幾天的生死磨難有關吧。希望他能夠發現箇中玄奧吧!”老者此刻凌駕在道橋之上的虛空中靜靜看著玉清塵。
玉清塵也發現了自己的不對勁,掙扎著保持了一絲神智清明而盤膝坐下。這種狀態讓他煩躁、壓抑、不能自已,就彷彿自己半死不活的一般。他咬著牙心裡在慢慢計較對策。玉清塵還隱隱記得自己在整理典籍時似乎讀到過這種情況。
“該死!是心魔!”玉清塵幡然醒悟,“不知道古書上記載的清心咒是否有用”,顧不得其他,玉清塵趕忙閉上雙目,努力凝神運氣,嘴中開始輕輕誦唸他在書上看來用以驅除心魔的清心咒。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是以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萬物衝氣而合也,純則粹,陽則剛。天行健,兩儀遵道恆長,故有長久者不自勝方長生之講。百丈風,松如浪。地勢坤,厚德載物之象,故君子不爭炎涼……”
“呵呵,純陽清心咒,是呂洞賓那小子的法門,還算不錯。我居然沒想到這層,如果他是修士,驅除這心魔恐怕多半十死無生,會修為逆轉而亡。可偏偏他又是個凡人,全身上下沒有半點修為,反而成了保證他安全的助力,他只需要保持靈臺清明便可以度過此劫。這樣的巧合,莫非此子合該和這裡有緣?”
隨著玉清塵一字一句的默唸著清心咒,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靜的狀態。他感覺到身上的躁動逐漸減弱消失了。隨即便睜開眼,站了起來,打算繼續向前走去。但是他剛打算再次邁出腳步,卻陡然間停了下來。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第六章 尋道只在方寸間
“此橋,沒有盡頭!”他隱隱間想明白了什麼。玉清塵想到了登臨道橋時候看到的那一句“道無止境”四字。
“道由心生。如果,我心中沒有要走去的終點,恐怕我這輩子也不可能走到這道橋的彼岸盡頭處。剛剛我心魔的出現,與此不無關係!我不知道前人是如何走過這座橋的,但是我,需要有我的方法和目標。既然是道無止境,那我就要一步登天。正所謂一而為大!”
“一”,是一個很奇妙的數字。相傳道始於零,而生於一。“一”是至大無外的一個整體,是包含萬物的所有。其次,所有“一”是一個個具體的個體組成,個體可以分到最小,直到不可分。這單個的個體也是一。也就是說,“一”並不是單純的“大”或“小”,而是與這兩個概念相聯絡的。“一”既簡單又複雜。它是所有數中最有包容性的一個,所有的事物後可以劃歸為一個整體。“一切的一,一的一切”。
所以說,“一”小時可為最小,然而象徵著大時,卻代表著“超越”、“無窮”與“圓滿”。
“居然……”
“成道只在方寸間!”玉清塵在老者驚訝的目光下堅定的向前邁了一步。然而這次,在他的腳下卻並沒有出現玉階。隨著他的腳慢慢落下,他原本腳下踩著的玉階居然憑空消失了。玉清塵神魂一恍,驚奇的發現自己又站在了先前他登臨到的道橋第九層玉階上,猶如時空倒流一般。下面依舊是雲霧繚繞的深淵,彷彿剛才的一切只是幻想。但玉清塵知道,那是真的,這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