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出發後的第二天,何正臣與這一行人就分道揚鑣了。這一行人北上去汴京,何正臣等人就西行去洪州了。
耶律素帖和趙福等人就把北上的人中個別死硬分子給宰了,並讓全體投降派在這些死硬分子的身上補上幾刀,算是他倆文史於蘇軾蘇大人的投名狀。收伏了這幫人後,讓他們交出了何正臣的奏章,置換了偽造的奏章,就放行了。
耶律素帖和趙福等人趕緊調頭,西去洪州。因為他們知道,不除了何正臣,那麼,很快,汴京中的新黨殘餘將假的奏章的內容透露給何正臣後,那麼,蘇軾就又多了一項篡改奏章的大罪。所以,趕緊去把何正臣做了,送他上西天,那麼,死無對證,萬事大吉了。
耶律素帖和趙福等人日趕夜趕的奔去何正臣回洪州(江西南昌)的必經之路進賢西的撫河渡口,可是,從北上汴京之路,辦完了事,再改道西南奔江西,一路上河湖又多,擺渡不易,所以,截留不成,晚了一步。
耶律素帖和趙福等人奔赴洪州時,另向杭州派出一人,向蘇軾報喜和報憂。喜的是,奏章換了,北行之人很合作,我們的計劃基本成功;憂的是沒除了何正臣,何正臣回洪州了,這是我們的一大隱患!蘇軾的指示是一不做二不休,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具體的怎麼做,你們比我有經驗、有教訓,此次再也不能像十年前刺殺王安石那樣失手了。那時,刺殺王安石,失手了,害得我被朝廷以烏臺詩案的題材雙規了;這次要是再失手,我可不容易解脫,要變成翻不了身的鹹魚了。
耶律素帖和趙福向蘇軾保證,這次我們一定膽大心細、盡心盡力,並且消滅一切可能指向你蘇大人的蛛絲馬跡,就是我們失手被擒,我們也死不開口,你蘇大人不會有事的。十多年前失手的教訓,我們記憶猶新,前車之鑑,後車之轍,我們會小心的。
這裡,耶律素帖和趙福所說的十多年之前的刺殺案,是指在汴京發生的針對王安石的毒殺案、撞擊案和刺殺案。這事是這樣的:
十九年前,1071年8月,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援下,開始了前無古人的變法。其中,制定了《方田均稅條約》,“方田”是每年九月由縣長舉辦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為五等,“均稅”是以“方田”丈量的結果為依據,制定稅數。
方田均稅法清出了豪強地主隱瞞的土地,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也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卻嚴重損害了既得利益集團的權益,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強烈反對,於是一場針對改革家王安石的刺殺圖謀就悄悄開始醞釀。
刺殺的起因,是王安石從軍隊的將領開刀。當時拱衛京師的中央禁軍副都統(相當於京師衛戍區副司令)馬浩勳,他的父親馬志是河南南陽郡有名的大地主,他糾集一批豪強集團,非法佔有當地田產達7萬畝,豢養家兵,橫徵暴斂,還草菅人命,地方官員不敢過問,使得變法在當地無法進行。
王安石請得尚方寶劍,親自採取行動,以馬浩勳在軍事訓練中犯下的一次小過錯為由,撤銷了他的禁軍副都統,改任樞密院文職;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拿下馬志集團並把他公開處死,俗話說“樹倒猢猻散”,變法運動得以在河南迅速推開。
馬浩勳懷恨在心,為了替父報仇,準備對王安石痛下殺手,他利用多年主持情報工作的資源,秘密勾結北方遼國的間諜組織頭目、長期駐紮汴京、刺探宋國情報的遼國大客商耶律素帖。馬浩勳親自便裝拜訪耶律素帖,備上金銀珠寶,哭求支援。
此時遼國皇帝對王安石變法心存疑懼,害怕大宋國力軍力增強,認為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使變法破產,就同意了馬浩勳的請求,同意了耶律素帖策劃刺殺王安石。賣國賊馬浩勳和敵特頭目耶律素帖,雙方經過多次試探,覺得利益完全契合,合作很可靠,國內外敵人一拍即合,王安石變法迎來了第一股暗流。
耶律素帖和馬浩勳刺殺集團經過可行性分析,初步擬定採取三種方案刺殺王安石。
首先是茶中投毒。王安石嗜好喝河南毛尖,每天晚飯後必要喝上一壺好茶,這是一種生活習慣。刺殺集團決定重金收買其貼身侍女蔡妍,讓她把遼國研製的毒藥“黑龍骨粉”帶進府中,用小量多批次投毒法,每次在茶葉中加一點,喝茶人不易察覺,最後積少成多,慢性中毒,達到毒殺王安石的目的。
但是這個計劃沒有成功,原因是蔡妍沒有把握好放藥量,王安石喝了一次茶後就鬧腹瀉,折騰了半天,當時正是變法最為關鍵的時刻,王安石對茶起疑了,他怕影響工作,就先不喝茶了,只喝白開水,而且每次都是自己倒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