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是19世紀末才發現的一種材料。當時人們並沒有發現半導體的價值,也就沒有注重半導體的研究。直到二次大戰中,由於雷達技術的發展,半導體器件——微波礦石檢波器的應用日趨成熟,在軍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才引起了人們對半導體的興趣。許多科學家都投入到半導體的深入研究中。經過緊張的研究工作,美國物理學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三人捷足先登,合作發明了電晶體——一種三個支點的半導體固體元件,電晶體被人們稱為“三條腿的魔術師”。它的發明是電子技術史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件,它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固體電子技術時代。他們三人也因研究半導體及發現電晶體效應而共同獲得1956年最高科學獎——諾貝爾物理獎。
電晶體發明半年以後,在1948年6月30日,貝爾實驗室首次在紐約向公眾展示了電晶體。這個偉大的發明使許多專家不勝驚訝。然而,對於它的實用價值,人們大都表示懷疑。當年7月1日的《紐約時報》只以8個句子、201個文字的短訊形式報道了本該震驚世界的這條新聞。在公眾的心目中,電晶體不過是實驗室的珍品而已。估計只能做助聽器之類的小東西,不可能派上什麼大用場。
後,電晶體不斷克服缺點、趕超電子管,到1950年,製造出第一個pn結型電晶體。這是電子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電子技術之樹上綻開的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同電子管相比,電晶體具有很多優越性。
電晶體和半導體技術也是計算機技術、紅外探測技術、太陽能技術、太空技術、熒光技術等的基礎。自從1904年弗萊明發明真空二極體,1906年德福雷斯特發明真空三極體以來,電子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電子學真正突飛猛進的進步,還應該是從電晶體發明以後開始的。尤其是pn結型電晶體的出現,開闢了電子器件的新紀元,引起了一場電子技術的革命。在短短十餘年的時間裡,新興的電晶體工業以不可戰勝的雄心和年輕人那樣無所顧忌的氣勢,迅速取代了電子管工業透過多年奮鬥才取得的地位,一躍成為電子技術領域的排頭兵。而且,微電子技術的微型化、自動化、計算機化和機器人化,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它會衝擊著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勞動生產、家庭、政治、科學、戰爭與和平。
鑑於前世自己親身經歷的這段電子技術的進步史,王木木當然繞過了電子管,直奔半導體了。與前世的科學家一樣,王木木的從三氯氫矽到棒狀單晶矽,再到單晶矽片,要花巨量的人工和極大的開銷,可是,全哈佛的人沒有一個人能猜到這個垃圾一樣的東西好在哪裡?有什麼用?不過,很值得慶幸的是,在哈佛,對於王木木的指令,理解的執行,不理解的也一定會一絲不苟的被執行,王木木在這裡,就是神!也是鬼!沒人想違揹他,沒人敢違揹他。
自從有了二極體和三極體後,王木木的電子夢突破了一個瓶頸,對於前世的一些收發報機等線路自己還有點印象,但是對於線路中每個元器件的資料,電容電阻多少多少微法拉、多少多少歐姆,誰能記得啊?讓王木木欣慰的是喜歡研究天象的小黛妮很鍾情那些“玄虛”的東西,王木木在跟她講清原理,講清要求後,線上路上所有的電容電阻都使用了可變電阻和可變電容,三十個小金貓,貓在屋裡旋啊旋的,戴著耳機,看著電流表和電壓表,一組一組的資料排列組合、比較篩選,畫了無數張表格,尋找最佳搭擋。現在,初見成果,就等著王木木來定型和整合化後量產了。
王木木把個人飛行器的完善丟給兩個姓沈的了,對於太“玄虛”的東西這兩位總缺乏熱情,對於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兩位會廢寢忘食。王木木自從離開海霸王回琉綠球后,一直在與小黛妮等小金貓在雲裡霧裡的鼓搗那些外人看來不知所云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已經好幾個月了。
*
*
*
各位書友,今天是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全國成人高校招生統一考試、自學考、初/中/高階會計職稱考試、計算機等級考、托福考試、雅思寫作機經預測,等等,多考聚頭,涉考的書友辛苦了,送首順口溜,用於選擇題,備而不用:三長一短選最短,三短一長選最長,長短不一選擇b,參差不齊就選d,同長為a,同短為c,最後看運氣。
哈哈!沒什麼,給自己一個信心!一份淡定!最後,祝大家都能有個好成績!
第0579章 七夕對歌會
扈成的家毗鄰王木木家,扈成又給四朵花在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