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3 / 4)

小說:宋謎 作者:風雅頌

洲那塊新大陸還想藏藏私。所以,臺上的地圖,就是亞歐非和兩極,連澳洲都沒有。王木木為了“與時俱進”故意畫得比較粗糙、模糊,並儘量向小黛妮向他提供的一些地圖原本靠攏。這裡的一些記載會讓這些與會的貴賓聯想起自己宮廷裡珍藏的古巴比倫和古埃及人留下來的羊皮卷和泥陶板,以及亞歷山大大帝留下來的青銅板。

這個地圖一展現,印度朱羅國的朱四茂就大吃一驚,原來,在一千三四百年前,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軍團就為了尋找黃金而不知疲倦的派出一支專司領路畫地圖的特殊隊伍,他們在軍團的最前面,不斷報告著他們的軍團離印度的黃金還有多遠。弄得印度人莫名其妙,怎麼千里之外的外鄉人比原住民還清楚這裡的地形地貌吶?歷史上,印度文化也源遠流長,也好學問,但他們的精力都用在佛經上了,他們不屑世俗的實事,認為民生民計事,實在入不了佛眼,空啊空的,以至那麼輝煌的那爛陀,有多大?在哪裡?後人竟一無所知,當時的典籍只記載了說法,而沒有一字寫它的地理位置、規模大小。後來的歷史學家只能靠遠道來遊學的唐玄奘的筆記來複原第二個那爛陀。

歐洲的顯貴們也睜大了眼在琢磨眼前的地圖,它跟他們現在能看見的坡廷格爾地圖差別很大,上面沒有海妖、美人魚、無頭的魔鬼、打響鼻的獨角獸、會噴水的巨鯨、帶翅膀的半鷹半馬怪獸等等。

臺下阿拉伯人看得很仔細,塞爾柱的學者團長海亞姆在描摹抄襲;而義大利的薄伽丘則很不屑,說,什麼玩意啊,多麼無聊且無用的科學探索,你們知道了萊茵河口至多瑙河口的最短路線,那又怎樣?你有本領怎麼不尋找出通達天堂的道路吶?”

王木木已經開講了:“……在座的各位,請看這裡,這裡是我們中國的橫斷山脈,因其橫隔東西交通,故名“橫斷”。橫斷山山高谷深,南北走向,讓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進入我國,帶來了豐沛的雨水,從而有了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這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有熱、溫、寒三帶景色。從而造成了眼下大理國植被豐富、林木繁盛、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的大好河山。可是,我們把目光西移一千公里,那裡是青藏高原,現在吐蕃諸國所在地。那裡有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它把印度同吐蕃完全隔開,那裡,山口陡峭險峻,騾馬畏葸不前,積雪半年不化,氣溫零下30°下,風暴從荒涼的鹽湖上掠過,積雪和飛沙給當地人蒙上了灰暗的陰影。

其實大理跟吐蕃相距不怎麼遠,為什麼一若天堂、一若地獄?那就是因為喜馬拉雅山是東西向的,橫斷山是南北向的。有偉人曾作詞念奴嬌,曰: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融,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這是個大膽的想象和新奇有趣的設想和議論。胸襟夠豪邁,想象夠奇崛。其實,這裡如果‘崑崙’兩字改“喜馬拉雅”;把‘遺歐’、‘贈美’、‘還東國’改成‘遺吐藩’、‘贈朱羅’、‘還哈拉汗’更切合我們今天的探討了。

我們哈佛現在有個課題,就是研討有無可能把喜馬拉雅山炸出個口子,各位已經見識過了暹羅女王小海倫的遠距離炸船炸海的威力了。各位看到的只是小海倫的一人之力,如果,我校師生全力以赴,一齊發功的話,那麼,完全能把喜馬拉雅山炸出一個或n個很大很大的口子,引入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把青藏高原改造成塞外江南。豈非是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莫大的功德?……”

王木木的橫空出世,把臺下的聽眾震撼得一愣一愣的,特別是此前意相關聯的吐藩、哈拉汗、黃頭回紇、高昌回鶻、大理、潘地亞、朱羅和塞爾柱帝國。

潘長江說:“好啊!如此一來,我們印度潘地亞夏天就不會太悶熱了,雨水一多,面板也會好起來。”

心相不同的朱羅國的朱四茂則反著說:“好什麼好呀?別把我們這裡吹得像吐藩一樣冷!”

吐蕃古格的象雄對這個方案最心儀,說:“王爺,這下好了,寒風可南行,暖風可北上,雨水會增多,氣候會轉暖,草木會茂盛,牛羊會興旺,木木王爺,你們什麼時候動手呀?”

黃頭回紇的代表問:“王爺啊,是不是那樣,印度洋的暖溼空氣就能縱跨青藏高原,塔里木就能下雨啦?吐魯蕃也能種水稻了?”

塞爾柱的智者團長海亞姆則說:“這行嗎?你們實地考察過?具體計算過?理論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