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萬物的滅絕也要歸結於“道”,世上萬物生靈的生存和毀滅都默默遵循著“道”的規律,這種規律是可以被人所認識和掌握的。老子還認為人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破壞雙方的關係便會遭到自然的懲罰。我們應該順其自然,不應違背自然規律。
道家文化的價值觀更多地影響了中國女性的私人生活,使得她們認識到自然和諧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註重行為規範,讓家庭和睦相處。
對於道家和儒家的根本區別,著名學者南懷瑾提出頗有見解的看法:“如果將儒家文化的價值觀比做中國人的‘麵包店’,那麼道家文化的價值觀無疑是中國人的‘藥店’。”顯然,人們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會光顧藥店,道家既然被比做藥店,自然意味著女性在遭遇個體和社會的衝突時會變得茫然不知所措,需要道家文化指點迷津,提供解決問題的藥方。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女性在個人行為等方面會自覺遵循道家的文化觀念。
3.佛家文化的影響
除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也被列為一大文化。大約公元前2年佛教流傳到中國,當時中國正流行“大疫”。據中國正史記載,從公元3世紀至6世紀將近四百年裡,爆發了27次“大疫”。所謂“大疫”,在現在看來無非是什麼流行的傳染病,至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次流行的傳染病就很難定論了。當時,古人有迷信說法,當世人不知道節制,為所欲為,或拜金主義盛行,無法無天,俗不可耐時,主宰宇宙的神靈便會降臨炎疫劫和兵刀劫,以整理清平世界,並警告人們,阻止惡行延續。這些大疫平均每十多年便爆發一次,人們普遍都感到恐慌和惶惑。為了維繫社會秩序、法律規範,端正人們的思想觀和價值觀,頗受世代推崇的儒家思想便無法獨立主導整個社會,道家思想也無法解除社會的恐懼,佛教因而盛行,成為人們尋求安身立命的主要歸宿。
在佛教的薰陶下,女性放棄了無謂的名利、權利和情愛,不再為煩惱而疲於奔命。佛教的出現也正好化解了女性在理智、情感等方面的糾結,使女性放棄各種虛無縹緲的慾望。
佛教的文化價值觀還暗示女性今世由來世先決,要相信緣分,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除了忍受和接受命運之外,還應該禱告、沉思,以獲得精神的超越。由此可見,佛教主要教導女性堅定信念,擺脫苦難的邊緣,透過修戒、定、慧、滅貪、嗔、痴、覺悟助人成佛。
▲虹▲橋▲書▲吧▲BOOK。▲
第18節:第二章 女性角色的演化和細分(4)
所以,從諸多方面說,佛教文化使得中國女性在虔誠的信仰中逐漸形成了現實態度和特殊的生活觀念,她們的主體意識更加覺醒,內在修養也得到進一步提高,更加學會剋制自己、關愛他人,平靜、理智地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客觀上說,自古以來,多種文化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中國女性的生活觀念。如果要歸結文化的主要影響力,則當屬儒家、道家和佛家影響最深遠,但三者各有不同的側重點。儒家文化主要作用在女性的社會生活中,是一種處世之道;道家文化則體現在女性的個人生活中,是一種養生之道;佛家文化則主要作用在女性的精神生活中,是一種寄託和超脫之道,尤其是女性面對情感和誘惑時,佛教可以讓人以更超脫、更平和的心態生活。可以說,三種文化深遠地影響了中國女性的思想,進而表現出特殊的生活形態。
4.其他文化的影響
除了儒家、道家、佛家對中國女性產生主要的影響之外,其他文化也影響著中國女性的思想和價值觀。其他文化主要包括區域文化、西方文化和現代文化等。
先說區域文化。中國曆經幾千年文化的孕育和積澱,在不同地區形成多樣化、獨特化的區域文化特色。這種區域文化不但能影響周邊地區的發展,也會形成獨特的區域價值觀,帶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西方文化比較關注自我,重視現實。西方人的處事行為顯得更為理性化,而中國傳統女性在生活方面喜歡保持和諧、含蓄的生活習慣;努力維繫家庭生活,積極處理好各種親情和倫理的關係,儘量做到個體服從群體,這與西方文化有較大的差距。隨著西方文化的蔓延,中國女性的思想越來越開放,她們的生活價值觀、哲學觀、道德觀、思維方式等方面越來越向西方看齊。
現代文化是伴隨著資訊時代和科學文化等方面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現代文化的出現導致了中國女性的生活狀態與老一輩女性的生活狀態有著明顯的區別,生活品質越來越呈現舒適化、娛樂化、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