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2 / 4)

小說:世界是平的 作者:中國長城網

翰·伯恩斯是《紐約時報》90年代後期駐新德里的首席記者,1998年夏天我去訪問他時,正值世界盃足球賽鏖戰之際,伯恩斯希望透過電視跟蹤比賽情況。一天早晨他給我講了下面一個故事:“我們屋頂有4個衛星天線(在新德里的家),《紐約時報》每年為此要付出數千美元,就如我們在此地經營一個衛星連結站一樣。可是,讓我討厭的是,即使用這些天線我也找不到轉播世界盃的印度電影片道。由於天氣干擾的緣故,我還需要不時地對它進行調整,需要人斷斷續續對它進行調整。早飯後我就不停地向廚師阿卜杜爾·圖希德抱怨,阿卜杜爾71歲了,是英軍駐印度最後一任司令的擦鞋匠的兒子。他對我說,‘我不知道你在煩什麼,我的電視機能收到所有頻道,你所用的衛星天線在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到我的陋室瞧瞧。’他和他妻子住在我們房子後面的小棚子裡。於是我到他家裡去,他妻子正在收聽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臺節目。我對阿卜杜爾說,‘她在幹什麼?她又不會講英語。’他對我說,‘她就是聽聽而已。’然後他把電視遙控器遞給我,我在驚訝中從第1頻道一直換到第27頻道,他的電視可以收到中國、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你可以在這些頻道中任意選擇,而他每月僅付150盧比(相當於美元)。我4個衛星天線加起來才有14個頻道。原來他有位朋友私自裝有天線系統,這位朋友順便為他拉了一條線到他的小屋裡,雖然這種私下行為不屬非法,但他現在生活在一個電訊世界裡,妻子正在學英語,與此同時我卻在為尋找印度頻道瞎忙呼。”

伯恩斯的故事說明使全球化有可能出現的第三次變革——就是我們如何看世界的變革。我將此變革稱之為“資訊民主化”。由於有衛星天線、因特網和電視機,我們現在可以透過它們看、聽;從而感受到每一道想象中的牆。

第四章 華爾街在震顫中衰敗(9)

這一突破始於電視全球化,在整個冷戰時期,電視和無線電廣播嚴格限制於商業方面,因為用於發射的有關射頻頻譜和技術是被嚴格控制的,政府既直接經營電視廣播,對它也有許多限制。在美國,隨著閉路電視的出現,這種狀況才首次被打破,使空中的電影片道比廣播頻道還要多。在80年代,各種多頻電視開始在世界大量出現,主要由於衛星發射成本大規模降低,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冷戰期間蘇聯和美國為了相互監視,經常把體積越來越小、功率越來越大、造價越來越便宜的衛星送進太空,然而,這些技術為廉價傳送電視訊號提供了方便。

首先,以前必須有大的電纜系統配備的天線才能接受到衛星訊號,但由於技術民主化,特別是小型化,世界上數千萬人只要在他們陽臺上安裝一個比薩餅大小的衛星天線盤,就可收到衛星訊號。突然之間,對廣播的限制蕩然無存並出現了大量的新的觀眾群。數字電視一旦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廣播電視臺就不只5或50個頻道,而是500個頻道。

另外,由於資訊日益民主化和壓縮技術的進步,人們很快就擁有了DVD和影碟機,取代了錄影機。DVD就如一張甜餅大小、5英寸寬,裡面可裝上一整部電影,具有環繞立體聲,配有數種語言,你可以在桌上型電腦子播放,也可在比手掌大的影碟機上放映。我記得70年代訪問波斯灣時,海關人員搜查大家的行李,看是否有人攜帶任何淫穢品或政治上的錄影帶,我真希望他們從我的提包裡找出一個DVD來。90年代後期,整個中國流行DVD——幾乎每個好萊塢影片都被盜版,製成影碟進入千千萬萬箇中國家庭。慢慢的他們不再看好萊塢影片了,廉價的數字電影攝影機和不用膠片的數字投影機使得人人都可能成為電影大腕,不僅使你用很少的成本製成自己的數字電影,而且可以透過因特網在世界上低價發行你的電影。

的確,電視和衛星頻道對資訊民主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因特網的發展又超過了它們。因特網使資訊民主化處於黃金時代:沒人管理因特網,權力完全下放;沒人能關閉它,可以潛入世界上任何家庭。因特網許多關鍵性的技術都是個人之間合作完成的,他們中許多人甚至從未見過面——僅在網上共同合作,將他們的意見相互共享。當因特網成為我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卻很少有人關注因特網是如何產生並演變成今天這種規模的,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因特網的誕生,實際上是美國對前蘇聯1957年10月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反應的一部分,前蘇聯用火箭向地球軌道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雖然只有184磅,體積比籃球大不了多少,但它不僅開創了宇宙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