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校門。那時的楊樹會在風裡發出嘩嘩的聲響,每每午睡的我都會在矇矓中覺得那是重慶午後突至的暴雨。這隻能說明我尚未融入這個城市和這個學校。
如果說進入北大算是計劃內的事情,那麼進入光華則是我意料之外的。所以,看著光華,我覺得是命運註定讓我遇見它。它在北大的中心位置,守護著自己的疆土。很多時候其實它是沉默的,但是,聽著那些教室裡教授的、講座的、討論的聲音;自習的人沙沙地寫字噼啪地打字嘩嘩地翻書,你會覺得光華永遠在和你說話。在最初的一年,我或許壓根兒就沒有注意到光華的聲音,始終在光華的外面遙望,光華,何謂光華?只是傻傻地想,光華,嗯,也許就是那些專有的教室,那些著名的教授,那些優秀的同學,那些會議廳,報告廳,MBA,EMBA。這些詞都帶有太多符號的色彩,我們並不真正明白它們的內涵。
漸漸地,觸控到光華的質感,一年之前的我寫道:
在光華,有時候看著滿滿一教室的腦袋在金色的陽光中顯得溫和而堅定,心裡感到溫暖,至少我們在一起。學生時代過去之後,我們就再沒有機會擁有這樣的時刻了。那麼多人為了自己遠方的理想並肩戰鬥,看年華呼嘯而過,我們無畏。記得《兄弟連》的作者說過:〃我不是英雄,但是我和英雄並肩戰鬥過。〃
來光華,是來成長的。我已經在成長了。回憶時,就像看到樹的年輪,一圈一圈,清晰無比。熟悉了通向未名湖的每一條小路,熟悉了北大的每一個食堂,熟悉了光華的每一扇窗戶,熟悉了三角地的每一塊展板,在與名人擦肩而過時不再有驚訝只有微笑時,我知道我再也不是一年前的自己了。
。←虹←橋書←吧←
第19節:光華 早大(1)
每次經過光華,別人是在看一棟建築物,看一個學院,看一塊標誌,而我們不會,我們甚至會忽視她的與眾不同,因為我們是在看一個家。光華於我有一種讓人感到親切的歸屬感。在我快要20年的生命中搬過很多次家,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但是不管到哪裡,總有一條路是你無論走了多麼遠都不會忘記的,那就是回家的那條路。每次,從陌生到熟悉,從看見到感受,從排斥到接受,從習慣到念念不忘,〃心安之處,即是吾家〃。
在光華讀書,或許很辛苦。競爭如此激烈,選擇如此繁多,各種辛苦不言而喻,但光華就是有一種魔力,讓人心甘情願地深陷其中並勇往直前。
時間就在我不斷加深對光華的理解和感情中,飛一樣地過去了。校園裡的小路和燕南園的貓,食堂裡的飯菜和超市裡的零食,當這一切都已經瞭如指掌的時候,我卻要暫時離開了,並且是離開一年。
早 大
從這個雙學位專案的申請到離開,幾乎用了9個月那麼長,長到我對於出國交流的感覺從最初的興奮,到後來的疲憊,再到考慮再三,最後都麻木了。原來離開,不是一個微笑和一個轉身就可以的,而是一個這樣辛苦而漫長的過程。
剛下飛機瞬間的眩暈還歷歷在目,兩個月就一晃而過了,彷彿對時間的感知,不過是對季節已經交替的驚詫。天天堅持的日記記錄著我在東京的生活,這個亞洲最最有名的經濟金融中心,我們卻遠離著那些遠處大廈裡的風暴,擁有讓人意外的美好的清晨和安靜的街道。一個人住的宿舍顯得有些奢侈,這裡在物質上極大地滿足了我們,但是,總還是懷念,懷念北大有室友暖氣的34A樓,懷念大家一起的日子。
開始的時候總是有一件接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得不辦的手續和不得不參加的活動。可是,就像剛到北大時的疏離感,我對於自己是留學生的事實總是潛意識裡採取忽略不計。
9月21號日記裡我寫下了來東京之後的第一篇日記:
出國的感受沒有辦法表達有各種艱辛
每天都是滿滿的行程累得日記寫到一半就睡著了
還好陽臺上能夠看見東京夜晚忽明忽暗的燈光
一個人的房間八個人一層
設施齊全公用的洗澡間和廚房像家裡的一樣
有點奢侈的電梯電腦室
街道不寬安靜而整潔汽車沒有聲響
有曬人的陽光也有穿制服上學的孩子
早稻田很精緻學校不大但早稻田區很大
政治經濟學部從外觀看是最最破舊的樓
但裡面明亮而且設施齊全
有自己的圖書館、電腦室和自習室還有一個有草坪的天井